《劝学》选择题、一词多义与翻译等训练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必修上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7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10/4 14:52:0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290字。

  《劝学》选择题、一词多义与翻译等训练(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考点:
  1.经典语句赏析
  2.选择题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5.文言句式
  6.翻译
  【考点解读】
  一、经典语句赏析
  全文
  问题1 本文是阐述学习道理的议论文,通篇设喻,使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本文的设喻特点是什么?
  答案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须有所造就的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悦诚服。
  (2)设喻方式多样:①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輮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②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③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①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②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二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③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三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水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
  问题2 《劝学》和《师说》都是古代的论说文,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主张,用了比喻、对比等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运用这些论证方法的好处。
  答案 1.《劝学》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设喻,手法丰富多样。如说明“学不可以已”的道理,接连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等为喻;为说明“善假于物也”的道理,连用“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五个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推出“积善成德”的道理;用“锲而舍之”、“锲而不舍”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证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学习还要做到用心专一。通篇设喻,把比较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灵活有变;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也有感染力本文论述学习的道理,通篇用比喻的方法,使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
  2. 《师说》为论述从师而学的必要性,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从三个方面作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先以“古之圣人”的“从师而学”与“今之众人”的“耻学于师”作对比;再以人们为子“择师而教之”与自身“则耻师”作对比;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的“群聚而笑之”作对比。在三组比较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不从师而学的荒谬,对当时社会不良风气作了有力的批判。
  解析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