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700字。
打不破的镣铐——谈谈高考话题作文的审题
茂名市第十六中学 林茂彪
切题:考场作文的生命线
众所周知,近几年高考出现的话题作文有一重要的特点,就是大大淡化了审题。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一度盛行的供材料作文,都对考生的审题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考生一旦审题失误,则全盘皆输。纵使所写作文文采飞扬、构思独特,也必被打入“冷宫”。话题作文则淡化了审题。试题中一般没有那种弯弯绕的迷惑和干扰因素,题意一般都是显豁的、直露的;而且,试题只规定写作范围而不规定具体内容,考生写什么东西,表达什么样的思想,一般不受什么限制,只要符合话题就行。这样,大多数考生再也不必为吃不透题意而焦急。审题难度的降低,目的是给考生搭建一个施展写作才华的舞台。
但是,话又说回来,淡化审题不等于不要审题,更不意味着写作时可以天马行空。事实上,这几年来,还是有不少考生在审题上出了差错。我们应该有一种意识,任何类型、模式的作文,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审题这一关,我们应该主动地戴上无形的“镣铐”,再去“跳舞”。切题永远是高考作文的第一要求,是考场作文的生命线,也是作文得高分的前提保证,因此,切不可忽视审题。就高考作文阅卷的实际来看,基础等级“内容”部分分为四等,每一等的首句断语分别为“切合题意”、“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虽然内容和表达分开评等限制了过分强调立意与审题的倾向,但对考场上大量的语言平平的作文而言,这是其能进入哪一档的重要标准。这几年高考的话题作文每年都有因作文内容离题而被重扣20分左右的例子。在阅卷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改审题而不是改文章”的倾向依然存在。请对比下面两篇文章。
(甲文) 人情与季节
费滢滢
(一)端午
前几天是端午,当我把去年的艾和菖蒲从门上拿下来,换上新的时,我听到干枯草木细微的碎裂声,闻到灰尘中混有的一种特别的香气,这是艾的味道。艾和菖蒲是两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植物,艾因为有浓烈的香气,被认为的辟邪之物,而叶子细长的菖蒲被当作神仙手里的宝剑,有青绿色的剑锋,可以用来斩妖除魔。记得小时候,每年端午,就看见每个回家的人自行车篓里都会放着束好的菖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