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论述类文本的初步感知学案
- 资源简介:
约22450字。
liguilin1970论述类文本的初步感知
1、学会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3、能够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中论述类文本的阅读,基于论述类文本本身的科学性及逻辑性,在命题时,常考的考点有三个: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③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无论考查哪个考点,命题者在命题时除了关注全文整体外,其选项设置绝不是原文的照搬,而是常常对原文中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在改编的过程中,设置陷阱,以达到考查的目的。
常考点01 信息筛选类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常见设错方式
1.说法太过绝对。与文本内容相比,题目选项的说法太过绝对,如使用“只要……就……”的句式、使用“就能够”“没有必要”“无须”等词语,造成选项表述的意思与文本内容有偏差。
2.强加各种关系。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复句关系来看有并列、因果、条件、递进等;但一个语段(句群)中的每个语句之间未必都有这种复句关系,也可能只是解说、诠释等。而选项故意把原文中的两个无关联的句子加上复句关系,造成强加关系的错误。
3.偷换概念。命题者在阐述某个概念或相关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或将两个概念的内涵进行改变、调换或混淆,以此来迷惑考生。因此考生在阅读选项时,要注意比对原文,看选项的陈述对象与原文句子的陈述对象是否一致。
4.以偏概全。选项往往会把局部的内容当成全部的内容、把次要方面当成主要方面、把事物或概念的一个角度当成所有角度、用个别代替一般等,使考生判断错误。
5.遗漏限制性成分。一个语句的定语、状语等是对主语、宾语或者谓语起修饰限制作用的,一个短语中的修饰限制语是对中心词进行限制的,转述一句话时如果忽视了表示范围、频率、程度等修饰限制语就会造成语句意思的变化。
常考点02 概括分析类
准确判断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把握文本思想内涵。文本的思想内涵体现在文本论证的观点和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上,把握文本的思想内涵,可以从段落入手,根据各段落论证的观点来确定。
2.分析作者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除了体现在具体的论点上,也体现在论据上,所以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可以从论据入手,根据论据体现的意思来确定作者的思想等。
3.合理推断思想观点。能够体现文本思想内涵的作者观点态度是明确的,但依照文本内容进行适当延展的思想观点,就需要考生对文本中体现的观点态度进行推断后得出,这就要注重整体把握文本内容,从是否绝对化、是否符合文本的整体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
四步解答合理推断题
1.立足全局,整体解读。虽然一些推断题中的观点无法直接从原文找到,但是只要依据文本,在整体解读的解读上认真分析,还是能够找到正确答案的。
2.分析材料,把握观点。论述类文本选用的材料包括事实材料和征引的文献资料等。分析这些材料,正确理解其本身的意思和其在文中的作用,便成了推断作者观点的重要手段。
3.梳理信息,准确判断。梳理有关信息,如有些内容是文本有的,有些内容是文本没有的,属于命题者强加的;有些内容是作者的观点,有些内容是别人的观点。
4.识别陷阱,辨清关系。注意各种逻辑关系方面的陷阱,如部分与整体、已然与未然、原因与结果、前期与后期等,全面整合,从而做出准确合理的判断。
常考点03 论点、论据、论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