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钩玄提要点,获取信息全——内容理解分析”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5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9/1 14:41:1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720字。

  第1讲 钩玄提要点,获取信息全——内容理解分析
  内容理解题重在考查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从命题看,命题者所设置的选项有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直接转换,有的是对文本内容进行适度的整合或迁移。此题型重在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准确定位信息并仔细比对,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作答。
  一、命题角度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根据材料内容……”,此类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
  二、解题技法
  新题型文本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评价信息,它的文本是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相比,它具有以下特点:
  1.角度多样。高考所考查的非连续性文本,一般是多则材料,且出自不同作者,表达的观点不尽相同,需要横纵分析,前后对比。
  2.信息量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每则材料都很短,二三百字或百余字,但都是节选的“精华”部分,有效信息集中度高,文字表述简洁。
  3.手法灵活。非连续性文本多运用文字、图表甚至符号传递信息,形象直观,手法多样,需要多角度接受,对比鉴赏。
  新题型文本阅读的“内容理解分析类题”的解答,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
  (一)答题策略:
  (二)解题方法:
  1.识别陷阱法
  内容理解分析类选择题,其选项都是命题人对原文信息作了转换处理。如果对命题人的转换手段与设题陷阱有所了解的话,会对做题帮助很大。
  设题陷阱 类型解读 选项特征 解题方略
  偷换概念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暗中将相关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做了改变,乍一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错误 选项句与原文中的句子往往相差很少,或增加、减少一两个词语,甚至是增减“的”“了”这类虚词,或换了一个相近的词语或句子而改变了句子原意 应注意看选项与原文是否存在信息对接错误的现象,尤其要看选项句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