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三定律》ppt39
- 资源简介:
牛顿第三定律.rar 2.15 MB
└─牛顿第三定律 (0 folders, 9 files, 3.96 MB, 3.96 MB in total.)
学情分析(高中扬).doc 26.50 KB
观课记录(高中扬).doc 27.50 KB
教材分析(高中扬).doc 28.00 KB
教学课件(高中扬).ppt 2.63 MB
教学设计(高中扬).doc 511.00 KB
课标分析(高中扬).doc 26.50 KB
课后反思(高中扬).doc 36.00 KB
评测练习(高中扬).doc 684.50 KB
效果分析(高中扬).doc 26.00 KB 第五节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物理组 高中扬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牛顿第三定律》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5节的内容。从课程整体来说,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而前面学习的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仅研究单个物体或系统的运动,为全面认识物体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进行本节内容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的了解。在高中阶段,已经学习了重力、弹力、摩擦力这三种基本力,会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
但对规律的理解很片面,比如容易理解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可以抵消的,因为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操作实验,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现象的解释,培养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
(2)通过从生活中收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素材,培养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操作实验,体会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树立踏实、认真的科学研究态度。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有主动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的观教材分析
《牛顿第三定律》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5节的内容。从课程整体来说,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而前面学习的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仅研究单个物体或系统的运动,牛顿第三定律是连接一个物体受力和其他物体受力的桥梁。因此,它是对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补充,有了牛顿第三定律,就会把受力分析从一个物体扩展到多个物体。从而拓展了分析的思路。所以,牛顿的三大定律共同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同时,牛顿第三定律为今后电学、热学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下:(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实验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的了解。在高中阶段,已经学习了重力、弹力、摩擦力这三种基本力,会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
但对规律的理解很片面,比如容易理解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可以抵消的,因为它们课后反思
(一)备课思路
本节课是一堂新授课,但学生对所研究的这对力并不陌生¬—相互作用。在初中就有了初步的认识,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所以在课前预习环节,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作业是:寻找生活中的相互作用力。
课堂分这样几个环节:
一、小组交流分享预习成果。
二、预习成果展示。
三、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四、学以致用。
前两个环节,学生广泛的交流,对相互作用力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时总结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就显得比较顺畅。
但学生的认识还是表面的观察和生活经验,上升不到理论。这就需要对学生的猜想进行实验的验证。
在探究环节:安排了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
每个环节都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学生去说去做,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总结完牛顿第三定律,又引导学生研究相互作用的其他特点。这个环节以任务的形式,要求学生从这对力的性质、同时性两个方面研究相互作用力的特点。进而将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进行了对比研究。
学以致用环节,选了两个贴近生活的实例分析。第一个是弹簧测力计的测力原理。第二个是自行车的行进问题。这两个例子都比较典型,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
最后把自行车搬到课堂上来是想引发学生对物理问题是源于生活的思考。物理学的发展正是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探索开始的。
本节课主要思路是试图把课堂还给学生,力图以问题探究,任务设置等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这也是我在教学中一直在摸索的。
在本次的教学中,包括语言的准确性,过渡性语言的把握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好。教师在演示实验时没有照顾到多数学生的视角问题,有些后排的同学看不清楚。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