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ppt10
- 资源简介:
课件共21张,约2800+990字。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2)初步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对v-t图线下面积意义的探究,使学生接受一种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微分法。渗透极限思想。
(2)通过v-t图象推出位移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函数图象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及科学方法,形成严谨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1、知识上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公式及其应用为重点。
2、能力上使学生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规律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为重点。
三、教学难点:
1、知识难点是理解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2、能力难点是通过极限思想的渗透,学习微分法。
四、教学资源
投影片若干,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
五、教学策略(教法、学法)
1、教法选择:
现代素质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可以发挥明显的推动作用。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本课为贯彻生本教育,落实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结合教材实际采用分组合作的的DJP模式,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制作卡片填充V——T图像,并在组内讨论误差的原因及改进方法,参与换组讨论,整合意见,得出结论,并在组与组之间分享成果,组内互评、组组互评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由学生的分组实验,合作学习兵教兵的教学方法激发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再通过例题深化动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结合多元智能教育理念,通过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的发现法,充分利用学习小组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利用师生间、生生间、小组与小组间的评价机制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2、学法指导:
这节课结合“DJP”理念,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然后让大家“讨论交流”,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假设和猜想”,最后组织学生去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组织进行“量化或非量化评价”,以激发学生积极性。在本节学习过程中,“导学”主要是学前和学中的学案导,学中的教师导;“讲解”主要是教师讲,学生讲,教师讲有在讲台上对全体学生讲,也有走下去对个别学生讲。学生讲也是有对全体学生讲,也有在组内互相讲。而“评价”则更为多样,呈现形式分为量化和非量化,量化的评价反映在学案上对于例题的自评,以及黑板上对每个小组的评分。而非量化的评价,则反映在语言上,有学生评,教师评,而且评的对象有时是学生,有时是某一个题,有时又是某个知识点。
六、导学过程: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评测练习及参考答案
1.一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则( )
A.这个物体的初速度为12 m/s
B.这个物体的初速度为6 m/s
C.这个物体的加速度为8 m/s2
D.这个物体的加速度为-8 m/s2
2.根据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和,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 t 秒内的位移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 B.初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
C.末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 D.平均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
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则( )
A.3 ~ 4 s 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3 s 末质点的速度为零,且运动方向改变
C.0 ~ 2 s 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 ~ 6 s 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均为2 m/s2
D.6 s 内质点发生的位移为8 m
4.物体从静止开始以2 m/s2 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则前6 s 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第6 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第6 s 内的位移是___________。
5.若一质点从 t= 0 开始由原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体质点( )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