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干:从考试到评价,教育考试的时代任务

作者:佚名  时间:2007/4/19 17:42:4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084

     19日14点30分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做客新华网,就“从考试到评价,教育改革的时代任务”这一主题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欢迎大家踊跃提问。戴家干同志简介
  戴家干,教育经济管理学博士,中共党员。
  原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2005年12月至今,任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
  他多年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曾主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教育系统人力资源配置研究》、《优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研究》、《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与教育成效测量研究》等重大教育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他在教育考试实践与研究领域建树颇深,主要论述有:《高考改革与教育公平公正》、《改革:促进自学考试可持续发展》、《创新:“十一五”高教自学考试肩负的使命》、《服务:2006年教育考试机构关键词》等十多篇文章。
  [主持人]下午好,各位网友,欢迎点击新华访谈。自1977年10月恢复“高考”以来,中国教育恢复了正常秩序;78年改革开放,教育从此走进了改革发展的新时代。经过30年的艰辛探索,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也必须同时看到我国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今天的访谈我们将共同关注教育事业中的两个重要元素:考试与评价,来到演播室的嘉宾是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欢迎你,戴主任! [ 2007-04-19 14:27:30 ]
  [戴家干]大家下午好,我很高兴来到新华网和大家交流。 [ 2007-04-19 14:28:41 ]
  [主持人]戴主任,我国已经成为一个考试大国,考试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网友非常关注今天的访谈,在访谈一开始,请您和大家先说说究竟什么是“高考”? [ 2007-04-19 14:29:59 ]
  [戴家干]今年是恢复高考30年。恢复高考实际上是重建公平、公正的制度。高考简单地来说,就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我们国家从1949年建国到现在,中间停止了十年的高招录取工作,就是不存在高考了。现在为了纪念邓小平同志当时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提出恢复高考制度,我们更主要的是要了解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同时也要不断改进我们考试的内容和方式。 [ 2007-04-19 14:31:34 ]
  [戴家干]1978年4月20日,小平同志在一次教育工作会议上说,考试是一种好的方式,就像工厂检验产品一样;但我们不能完全迷信它,要在考试的内容和方式上进行改革。从这个意义上讲,高考是为普通高等院校选拔人才。但是,由于我们在高考过程中承载着很多我们国家发展、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任务,因此使得高考,对社会、对人民来说更加重要。 [ 2007-04-19 14:35:42 ]
  [主持人]今年的高考在命题上有哪些特点或者说是变化?在出题、考试、阅卷、招录各环节有哪些变化? [ 2007-04-19 14:36:34 ]
  [戴家干]这些问题大家都很关心。我国现在的命题方式是分省命题,16个省分省命题,还有15个省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尽管是分省命题,但因为它是国家统一招生考试,那么,作为考试中心来说,教育部给我们的任务还有一个指导、监督、培训和对16个省进行评价的功能。我们国家现在的命题很多人很关心,特别是考生的家长们更加关心。我们国家刑法第282条规定,任何人窃取、刺探、收买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要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398条明确规定,我们国家的工作人员不得泄漏,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要处以三年以下,严重将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2007-04-19 14:39:37 ]
  [戴家干]现在各个省的分省命题也好、考试中心的命题也好,还在准备阶段,还没有进入到最后的命题阶段。今年参加入闱的命题除了各省以外,可能有不少的老师将进入到一个封闭的状态里。说实在的,这些命题老师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普通高等院校的招生,为广大的考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 2007-04-19 14:40:26 ]
  [戴家干]因为,他们要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是用这些老师的“不公平”,换来的社会上的“大公平”。老师封闭以后,所有的通讯设备,包括计算机,带的材料都要统一保管。老师和家里通电话可以,但都是有准备的,你打电话的每一个字都要对自己负责,万一出现问题,是要待查的。特别是在试题成卷之后,大家可以想想,30、40天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对人的心理和各个方面都是考验。 [ 2007-04-19 14:42:30 ]
  [戴家干]按照国家规定,老师是不能暴露自己是命题的专家,现在网上暴露的一些所谓的命题专家的命题材料,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是真的,他已经触犯了刑法。如果不是,对考生则起到了误导作用。有的老师自己的母亲去世,都没能见上一面。说句实在话,想起他们,我心里都特别难受。我也想借新华网,向这些即将入闱命题的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 2007-04-19 14:43:13 ]
  [主持人]无论如何,这份高考卷的浓度都是很高的,无论它是简单还是难,起码融入了很多人的心血在里面。很多网友想知道,命题的教师和专家是从什么地方选拔来的? [ 2007-04-19 14:43:42 ]
  [戴家干]命题专家多数是来自普通高等院校,一部分来自中学,他们的身份都是保密的。命题方式还是传统的方式,我听考试中心的人和我介绍,因为我们和台湾大考委员会有往来,他们入闱的老师可能相对比我们还要辛苦一些,我们好歹有一个封闭的圈子,他们是在一个学校的地下室里,据说是用竹篮子往下送书。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安全。如果没有安全,就不可能出现公正公平的底线。 [ 2007-04-19 14:44:58 ]
  [戴家干]这只是命题的一个环节,它还同时要有一系列的,包括印制、运输、保管,到最后的分发都不能出现任何问题,要做到万无一失。考试对我们来讲,最低的标准是万无一失,最高标准也是万无一失。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考试能够公平、公正地进行,稳定地向前发展。 [ 2007-04-19 14:45:10 ]
  [戴家干]传统的入闱命题方式确实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所以我们进行了题库建设,它具有:1、安全性;2、科学性;3、规范性,4、公平。有人问题库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借此机会我和大家谈谈什么是题库建设。“题库建设”在70年代提出,因为我们不断运用高科技手段,特别是计算机技术。我再和大家谈谈什么是考试?实际上源于教育之前就有了考试的意识。据中国文字记载的第一次考试是《尚书》记载:四岳举鲧治水,帝曰:“异哉!试可乃已!”四岳举舜嗣位,帝曰:“我其试哉!”这是中国文字记载的第一次考试。不是说,有了教育才有了考试,而是考试是要区分一类人。用什么方式来区分,考试的标准就出现了。那么,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管理这样的标准,考试制度就出现了。考试实际上和评价是连在一起的。 [ 2007-04-19 14:49:23 ]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