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自身激励作用

作者:浙江慈溪市育才中学 刘诗先  时间:2007/5/17 23:50:4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843
  作文教学是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因为作文的功底和能力积累起来非常困难,而功底一差,对写作就感到头痛,就没有一点兴趣;作文一没有兴趣,作文水平也就无法提高,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传统作文教学往往规定了每学期的作文训练任务,以及每次作文训练的定向目标、范围和要求。这是一种被动的作文教学,既不能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也不能有效地提高作文能力;况且,单靠一个学期六篇课堂作文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而靠老师强制性地逼着学生去写更是没有效果,也是没有意义的。本人认为,作文教学要大力拓展学生的思想空间、心灵空间、表达空间以及价值认可的空间,而思想空间和心灵空间又以生活空间为基础,归根到底,写作教学要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因此,要进一步密切作文与生活的关系,让写作介入生活,使生活丰富起来,深邃起来,使生活本身带有反思性,使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附属品;让生活来促进写作表达,让写作来提升生活品位。
  新的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崭新的理念,例如在“实施建议”中的“表达与交流”部分里写道:“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这就正好说明写作教学要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要大力拓展学生的思想空间、心灵空间、表达空间以至于生活空间的需要。
  所以,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必须改变学生把作文当作任务的态度,要打破传统作文教学中每学期六篇课堂作文或每两周一篇作文的教学设计模式。新课标下的写作是开放的,有话即长,无话则短,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作文教学始终要坚持一条原则:以我手写我心。新课标提倡个性化写作,鼓励学生“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的特点和兴趣自主写作。” 这样就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加自由广阔的表达空间。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写作教学必须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生活是写作题材和素材的源泉,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有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也自然就有了思想和体验,这就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即做到了“有话可说”。但笔者认为,新课标下的写作不仅要做到“有话可说”,更要做到“有话想说”,“有话必说”,让写作成为一种冲动、一种欲望,成为一种像吃饭睡觉一样生命中必不可少和常规活动和日常行为。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素材,主动去写,达到不写不舒服,“一吐而后快”的思想境地。这种欲望和冲动或许可以称之为学生作文自身的激励作用,或叫做作文的内驱力。这种激励作用或内驱力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培养、去发掘。
  怎样发掘学生自身作文的激励作用?怎样激发学生作文的内驱力呢?(道理上)其实很简单,生活不仅是写作的源泉,也是培养作文兴趣的基地。兴趣培养起来了,内驱力便形成了,作文自身的激励作用便发挥出来了。所以,要充分发掘学生自身的激励作用,还必须从生活本身和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去寻找动力之源,去激发出学生自身的内驱力,化被动为主动,从而产生并维持长久的写作热情。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重视生活与写作密切关系的精神和理念,为发掘学生作文自身的激励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空间。笔者认为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发掘学生作文自身的激励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
  一.以写品尝快乐,以写发泄郁闷。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喜怒哀乐,关注自己每一天每一时刻的每一点感受,关注周围发生的一切给自己的感触较深的事,鼓励学生把这些感触、感受用练笔的形式或日记的形式记下来,但一定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思想,写出自己的喜怒哀乐。高兴的事写一写,让自己在写的过程中,以另一种方式去重新品味这一种喜悦;悲哀、气愤的事情写一写,让自己郁闷的心得到舒展,让自己心中的恼恨得到发泄。总之,让写成为一种品尝喜悦的方式、一种发泄愤懑的方法、一种调节情绪和心理状态的手段,学生就能自然感到写的乐趣与意义,从而产生写作的冲动。
  二.以“记”为写,以“记”的纪念意义激发写作热情。让学生记下每天发生过的事,记下每一周、每一月、每一年所走过的路,记下自己人生的历程。即使是记流水账也给予肯定,让他只管记,只管写,甚至可以不管质量。然后引导学生每过几个星期或一、两个月,去翻一翻这些日记或习作,去回顾自己走过的这一段路,去追溯那逝去的岁月:那昔日的花开花落、云飞日出、泪花和笑靥、梦想和行动,都被日记或习作这部摄影机拍摄下来,都能引起美好的回忆,学生自然能从回忆中感到日记好处或写作的意义,从而产生继续写或记的愿望和动力。其实,这也是提高学生的情感品位,帮助学生确立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积累作品,建立文库,转化为精神的仓库。引导学生积累自己所有的课堂作文或课外作文,每一篇作文经过认真的修改、认真的誊写或打印,存放起来,就等于给自己“发表”了。然后每达到一定的数量(五篇或十篇),就装订成一册。引导学生每隔一段时间把自己的这些“作品集”拿出来,一篇篇地比较、欣赏、玩味,自然能感受到积累作文的价值和意义,品尝到写作乐趣与甜头,从而产生不断地给自己的文集文库增加新的篇章的强烈愿望,激发出巨大的写作的热情。温州乐清市白象中学的某某同学把自己多年的作文积累下来,然后精选一部分,出版了一本作文集,在校内校外、远远近近的地方都引起了良好的巨大的反响,这无论对他本人还是对他人,都是一种极大的鼓舞,必将产生巨大的写作激励作用。
  四.营造不同层次的成就感,让学生在体会成就感中产生写作的动力。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沦丧,很大程度上是写作欲望长期得不到满足与赏识的结果。因此,要鼓励学生寻找一切机会去表现自己的写作才能,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得意之作,以各种方式公之于众:或向报刊杂志投稿,或向文学社、校刊或广播站投稿,或向班级的黑板报投稿。同时,老师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让他们证实自己的实力,体现自己的价值,品尝成功的快乐,产生成就感。即使是在一个低级小报上发表,也能让他们品尝到巨大的成功喜悦,从而产生写作的巨大动力。我所任教班级的刘旭丹同学,有一篇习作我帮她投在《语文小报》上发表了出来,兴奋异常,以后时有自由习作送来给我修改,教委教研室的每一次征文都踊跃参加。
  五.从修改中体会超越自我的乐趣和喜悦。有一位名家说:“草草率率地写十篇作文,不如认认真真地把一篇作文改十遍。”言之有理。修改不仅对提高作文水平非常重要,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也是培养作文兴趣的方法之一。然而,这种传统的作文教学的好方法,却被许多教师和学生所忽视。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自己去修改自己的作文,因为每一次修改都在超越自己,一篇作文修改几遍就等于不断超越地写了几篇,比草率地写几篇而不作修改要有效得多。引导学生把修改前后的作文作进行对比,品味出每一次修改的进步和超越,品尝每一次提高和超越自我的乐趣。
  如果一个学生能从这些方面去领悟写作的乐趣,我想作文一定能对他产生很强的自我激励作用,产生强大的习作内驱力,一旦这种自我激励作用和内驱力得以产生,就能迅速有效地从根本上打实作文功底,提高写作水平,同时对语文素质和情感品质的培养,对其观察生活、思考社会的能力提高,以及创作素材的积累、创作灵感的激发,都有着不可估量作用。 
  要彻底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谈何容易,必须有一个导向、入门、上路、独立前进的渐变过程,这个过程除了方法得当、师生双方齐心协力、配合协调之外,还必须耐心持久,坚持不懈,半途而废必将是前功尽弃。教师如果能从学生思想意识的深度上、情趣和习惯的高度上,彻底改变学生对待作文的心理和态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写作中去,才算达到了目的和效果。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