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高考作文四大猜想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于里,一只在野地里。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野地里的老虎由由自在,他们互相羡慕对方的自由或安逸,最后互换位置,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一只因饥饿而死,一只因忧郁而死。从笼子里走出的老虎获得了自由却没有获得捕食的本领,走进笼子的老虎获得了安逸却没有获得在狭小空间生活的心境。
许多时候人们往往对自己的幸福看不到,而感觉别人的幸福很耀眼。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对自己不适合,更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正是自己的坟墓。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内涵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06年6月,受台风“碧丽斯”的影响,粤北地区受灾严重。广州市组织了一次援助灾区重建的活动。参与这次活动的人们目睹了山区农民的生活状况,不禁感慨万千。一位成员说:“山区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长年吃苦受累,一年的收入还不够某些人的一顿饭钱,十户八户找不到一台黑白电视机,这样的生存质量太低了。”另一位成员接口道:“可话又说回来,有些人住着豪华别墅,坐着高级轿车,白天忙得昏天黑地,晚上醉得稀里糊涂,这样的生存质量就高了?”同行的人们陷入了沉思。
怎样的生存状态才算是高质量的呢?读了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生存的质量”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生存的质量”是一个形而上的话题,尽管是以我们常见的生活形态作为基石。这样的问题令我们感到困惑,而我们思考这样的问题则能促进思辨的“发育”。“生存的质量”从“生存”看,是指普通的生活状态,“贫穷”和“富有”是状态的两极,而一联系到“质量”,涵义就丰富了不少,它涉及心理层面的内容,如忧愁、满足,更涉及精神的领域,如痛苦、幸福,等等。可见,思辨中我们应寻找一些可资比较的点,有比较才有辨析,才能将思考导向深入。从材料看,山区农民和“有些人”,收入低下和“豪华”“高级”是显性的比较点,而隐性的可供比较之处有哪些呢?从这个角度思考,可能会有所发现
5、对人生的思考是永无止境的。这种思考既有探索的成分,也有遐想的成分;既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近几年高考作文多是考查性思辨,很少出现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命题。相信下面这则题目会引起大家的兴趣。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记得一位作家曾写道:“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到不咳嗽的日子是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不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得天昏地暗。等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发觉端坐的日子其实挺晴朗的。后来又患上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的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从心底说出这话的人,一定吃尽了苦头,所以才把自己的“幸福底线”定得如此之低。所以,从今天起,我们应该给自己的幸福画一条最低的底线。去学会从最平常的日子、最琐碎的事情里品尝幸福的滋味。
请以“幸福的底线”为题,写一篇文章。
【出谋划策】
这则材料是对人生的一种感悟和思考,“幸福的底线”是对这种感悟和思考的集中表达。是啊,对很多人来说,当他们意识到什么是真正幸福的时候,生命留给他们享受幸福的时间已经少得不能再少。许多人一生在茫茫尘世中奔忙,陷在名与利的泥潭里不能自拔,蓦然回首,才发现真正的幸福其实就在当初他们出发的地方。同学们必须先理解“幸福的底线”是什么,才可行文。
【相关链接】【例文】
睁开眼睛看幸福
何建超
为什么只有等幸福悄悄远去,我们才发现它曾经存在过?为计么我们迷惘的双眼所屙到的永远是那已逝去的幸福?
我们的眼睛看到的往往只是过去,只是历史,只是曾经视若无睹的幸福匆匆远去的背影……面对远去的幸福,于是心疼了,泪下来了,带着沉甸甸的痛惜与悔恨,发出叹息:“上帝啊,假如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而幸福还在身边的时候.我们的眼睛几乎看不到它,于是还在身边的幸福远去了,像所有我们所痛惜的幸福一样远去了,留下的只是更多的叹息和泪水。
为什么幸福的人永远沐浴在幸福的阳光下?为什么不幸的人始终被幸福抛弃在不幸的深渊里?因为幸福的人看得到眼前的哪怕是微小的幸福,而不幸的人却只会留恋于那早该忘却的不幸。
这就是幸福与不幸的区别,这区别就是是否有一双发现身边那点点滴滴幸福的眼睛。你可以在一朵花中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而不必等花瓣离开花枝才去怜惜它的残香:你可以从一滴水里看到太阳的光芒,而不用等夕阳西下才去欣赏它的余晖。
你在寂寞时能领会到独处的妙处——这就是幸福。
你在失败时能看得到胜利的曙光——这也是幸福。
你在无奈时会发现顺其自然的乐趣——这还是幸福。
有了这双眼睛,幸福将无处不在。
【点评】
本文乍看似乎偏离了“幸福的底线”这一主题,其实小然,许多人正因为“幸福的底线”定得太高了,才没有发现身边的幸福,文章呼吁我们要时时时注意身边的幸福,也就是睁开眼睛看幸福,这样的“幸福的底线”才能够给人带来快乐。文章感情浓郁,以感情带动理性思考的发展,以感情带动语言的铺排和形象的描绘。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