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师该如何自我重塑
作者:石桥中学 雷云青 时间:2007/11/2 9:49:2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017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样的重塑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 树立正确、科学是理念,避免主观盲目
在我们语文教学和研究活动中,往往容易出现非理性的信仰,即指缺乏可靠的理念依据,缺少科学分析认定的信仰。例如学习别人的东西,常常依据个人的爱好、习惯或经验,而缺乏理性的分析和认识,很少考虑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人云亦云,机械模仿。这样学来的东西只停留在表面上。
要克服这种主观盲目的接受,关键要树立正确的理念。其基本途径是学习和思考,多动脑筋,实事求是的分析问题,才不至于迷惑。任何经验、模式、方法和程序,没有理念基础,就难免主观盲目,想当然最容易坏事。
要树立正确、科学的理念,对于中学语文教师来说,只能从经典书籍和教学实践中来。乱讲经典,认真读值得读的书,投身实践养成思考的习惯。即使别人的成果被证明十分可靠,也得认真消化。拿来应用,还得看怎么做才符合自己的教育对象,这样才有可能让语文走向科学化的道路。
二、 培养独特的教学个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教师习惯于把教参往课本上搬,把课本往试卷上搬,把试卷往学生的头脑里搬。这样一种整齐划一的、事事求同的缺乏思维个性的方式,怎能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造就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呢?而作为老师的我们,上语文课时,到底有多少是自己的体会和见解?采用的方式方法有几种是自己的实践和创造?即使“拿来”的东西,是否都经过反复的斟酌和揣摩呢?而新大纲要求语文教师努力形成教学个性,新教材倡导尽量少提供结论,多有些思考,重视学习过程。这就迫使我们的教师要培养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可以从下面入手:1、认真的研读每一篇课文;2、经常咀嚼古今文学作品;3、有计划的啃几本经典;4、认真的研究有代表性的教改个案;5、热心细致的研究以学生为载体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语文学习过程、学习心里和个性差异;6、独立的、精心的设计好每一个教案安排好每一个课堂程序;7经常回顾自己的教学,记下自己的体会;8鞭策自己每学年写一两篇文章。经过以上几点的经历和体验,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产生特有的教学魅力。
三、 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语文教育的改革要求教师要具备新的教学知识教学能力。就知识来说,要以“单一型知识向复合型知识转变“。过去我们只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简单的识记,传授上,人云亦云。而现在不仅要有“知”,还要有“识”。要扩大知识的外延。会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新教材虽然难度减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洗脑”,还要“充电”。如《田忌赛马》一课,所涉及的知识除了语文外,还有历史知识、体育一般比赛规则、美术作画、电视直播知识等,如果教师知识不足的话,如果应对呢?面对这些变化,教师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自己的学科知识,大量阅读相关书籍。才能从容驾驭日益开放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堂》朱慕菊主编
2、《新课程怎样教》吴效峰主编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