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做作文
作者:不详 时间:2008/1/21 17:27:52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943
一、自信。(对自己能写好文章要充满自信。)
培养人就是培养一个人的自信,只要一个人追求成功,并相信自己能够成功,他就会不断地用自己的行动去冲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并擦出成功的火花。而一旦失去了自信,那就意味着失去了勇气和斗志,别人再着急也是徒劳无功的。
说实在的,我从事教育工作已经整整16年了,尽管为了应付工作曾经写过6篇文章,有的还得了奖,但是没有一篇发表。实际上对于写文章刚开始我的经历和大家一样,三个字:心理上“怕”,感觉上“难”,行动上“懒”。
2005年春节我暗暗发誓:今年一定要在报刊杂志网络上发表5篇文章。因为我有自信:读大学时我隔壁的好友现在已经成为张家港市教育系统的写作高手,成了市局领导;我的弟弟工作以后从张家港调到南京省局,前年又被借用到国家质检总局政策研究室,成为全国质检系统的写作高手。想当初,他们的基础并不比我好,只是由于家庭的原因牵制了我不少精力。于是从3月开始我就以朱永新副市长的感悟结合自身的教育经验、人生体验写自己的教育随笔,经常一个人看书、写作、修改搞到深更半夜,倒也乐此不疲,如痴如醉,心中始终洋溢着战斗豪情。有道是“天道酬勤”,到目前为止我一共发表了50多篇文章,我的文章也被转摘到了新华网、千龙网、网易、中华妈妈网、中国教育视窗、中国学校教育、中国家庭教育网、江苏省教育信息、甘肃省教育信息、武汉教育信息、网上家长学校等50多家网站上,其中有一篇还获得了全国“求是杯”论文比赛的一等奖,这令我的学生和同事们感慨不已。也令我的妻子和女儿对我刮目相看,同时也给我自己增添了继续战斗的勇气和力量。
总之一句话:“自信助人成功;成功又催人奋进。”
二、真情。(文章要有真情实感,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凭我的感觉:写文章起点要低,切题要小,选材要近,源于身边生活实际,最好写自己。这样写作容易上手,文章也能给读者真实可信的感觉,切忌高大全、假虚空。写文章前首先要自己不断揣摩感悟,酝酿一种感情,然后凭一时之灵气,一气呵成。好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是读者喜欢的,所以写作人必须为自己的文章感动,这样的文章才能感动编辑,才能打动读者的心,激发观众的情。因此没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是没有吸引力的,充其量是过眼烟云而已,绝对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现在有不少文章,东拼西凑我看过了也不知所云。好文章的确是能留点东西给读者带走的,这是需要我们时刻牢记的。
三、心勤。(心里一定要勤快)
我们都知道农民要付出辛勤劳动才能收获累累硕果。写文章也是一样的道理。著名历史学家来新夏教授在《文明的享受》一文中语重心长的说:“学以致用才是读书的真正目的。”“读书必须立足于勤:勤读、勤思、勤写;眼勤、手勤、脑勤。如果说必须有完整的时间才能读书,那是懒汉的借口。”懒惰是人的天性,不要说孩子就是大人们也是得过且过的多,尤其是在当今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的社会中,真要静下心来读书写作的确是很多人很难做到的,这就要求我们忙里偷闲,象从海绵中挤水那样挤时间,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人已经发现了美,感悟到了新鲜的味道,但是只激动了一下,兴奋了一下,没有付诸笔端,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05年开始我有意识地写教育随笔,播种自己的“珍珠”,说不定过几年把这些“珍珠”串连起来就是一条美丽的“项链”。说实在的,我在等车的时候,身边也带着书随手翻翻,看到精彩的地方马上从口袋中掏出笔,划上一条线。骑自行车的时候,一个人躺在床上的时候,头脑中也在构思着文章。
只要让勤快在你的心中扎下了根,告别了“心懒”,你就会变得十分勤快。到时候来新夏教授的话你就会身体力行,并有深刻感受了,写文章时你也就不怕了。“天才出于勤奋”有道理,关键在于“心勤”。让我们一起与“心懒”告别,用自己的“心勤”书写自己亮丽的文章(人生)。
四、新鲜(指文章反映的思想感悟给别人一种新鲜的感觉)
当你准备作出一样可口的佳肴时,请先认真备料,仔细把握火候,力争把每一道工序都做到位,那样的菜,就如您的文章一样,让人感到新鲜无比,垂涎欲滴,赞不绝口!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做个有心人,随时随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中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不断从生活中引进鲜活之水,让爱充满我们的生活空间,生活积累多了,使自己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喜怒哀乐皆成文章。真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写作其实就是“言为心声”,我口述我心,我手写我口,情真意切,异彩纷呈。真可谓“水到渠成,活水不断。”这样的厚积薄发,就能把自己的成就和智慧展现在众人的面前,与他人对话沟通,给人新鲜活泼、生动形象的感觉,从而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只要是你自己的,一定是新的,但要达到在杂志上发表的水平,要求就更高一些,就要求一定要有个性化的新的东西。因为杂志刊登的内容不能雷同或者相似。别人已经写过的东西你再写就是旧的了。这就要求你的文章给人耳目一新、柳暗花明的感觉。离不开“新鲜”二字。
五、交流(在交流中不断博采众长)
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大凡都要经过数次修改,反复推敲,深思熟虑之后才逐渐锤炼成形的。
一是自我完善。
我们要不厌其烦,从读者、编辑等多种角度反复阅读自己的文章,寻找文章的不足。说实在的,文章写完后,只是创作暂告段落,并非大功告成之时。修改文章,才是创作的延续。而这一点,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反复阅读文章,就可以发现文章中不通顺,不连贯,衔接不好,层次不清等方面的毛病,并不断自我改进提高。
二是求人指教。
由于个人的能力和水平总是十分有限的,到了一定时候自己的写作很难再提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寻求交流,扩大合作,博采众长,依靠外力进行攀登。
当文章写成后,请周围的朋友或同事们先睹为快,不失为一个修改的好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师”,自己的思路毕竟有限,让他人修改文章,可以拓展作者思路,丰富文章内容,深化作品主题。我的同事还能给我抓获错别字,而我却全然不知,真可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三是借助网络,请网友修改。
网络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和交流,当你的文章写成后,不妨先放到论坛上,与网友们共同探讨。那样会集思广益,深化文章主题,也能促使文章进一步走向成熟的。在这方面我的感受可谓多多。网络的确是个藏龙卧虎之地,这里是高手云集,我的不少文章在论坛上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得到高手的指点,是件十分幸运快乐的事。记得2005年6月2日我在苏州德育论坛发了《吃亏是福》2005-6-7 8:35:55版主送给我一句精彩的话:“世事如棋,让一步不为亏我;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文章一下子亮丽了许多……
真是网络改变生活,网络也改变写作交流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当然我也借助网络给不少人送去了宝贵的精神食粮,增进了与网友的情谊,不亦乐乎……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