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20字。
新课标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外名人传记作品选读》教案,用户吴马克思,作者系广东雷州市附城中学教师
第三课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吴马克思 改编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通过细节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方法。
2·把握文章的主要情节。
过程与方法:
整体阅读课文,把握重点片段、细节的描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传主的品格。
2、了解传主30岁前的经历。
教学重难点:
1.片段描写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2.文章分散的片段如何结合为一个整体来展现人物形象。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想
一、课前预习:
1、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毛泽东。
2、结合课后练习通读课文,应用工具书正音正字释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思考课后习题。
二、课堂教学:
通过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人课文。课堂教学以教师点拨、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教师尊重鼓励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毛泽东是古今中外100位名人中的一位。在世界十大著名的军事家中,仅中国人就有两位:一位是2500多年前的孙子,一位是毛泽东。毛泽东,当时南京通缉名单上的第一号“赤匪”,蒋介石悬赏二十五万元银洋不论死活要缉拿到他,国民党多次在报纸说他已经击毙了。当时,作者斯诺他和成千上万的人一样,脑子里总是在想,毛泽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林彪这个28岁的红军天才战术家,据说在他率领下的红军一军团从来没有打过一次败仗,他又是谁?他的来历如何? 这一连串的问题,是斯诺百思不得其解的。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确切答案和谜底,惟一的办法,就是必须亲自到红色根据地去走一趟。斯诺解释说,可是这种办法有少数人尝试过,但失败了。后来,斯诺凭着一张徐冰教授开的介绍信,冒着生命危险,终于到达陕西,成功采访了毛泽东。
问:课文的题目引自哪一首词(《沁园春·长沙》)。是什么意思?(不寻常的日子是很多的。毛泽东青年时期与何叔衡、蔡和森、张昆弟等革命挚友一起谈论天下,探求革命道路。或撰文评论时政,或下乡访问农夫,或读书寻求真理,或泛舟抒发豪情,这便是“峥嵘岁月”。)
二、了解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