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成功作文的神秘面纱

作者:不详  时间:2008/5/15 7:00:35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582
许多同学都认为写作文很难,作文很神秘,我们总是难以看清它的真面目,更难以把握它。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作文,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作者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和创造性阐述世界的过程。新的课程标准规定高中的学生要多角度去观察生活,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如何去获得这些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呢?怎样才能写出真情灵动的作文呢?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一双慧眼看世界 
  鲁迅说过:“如果要创作,第一要观察。” 而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所以,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接触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深入到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生活作文思想。告诉学生:你们的眼睛是最好的“摄像机”只要处处留心,这架高科技的“摄像机”就能随时随地拍下无数亮丽的风景:看白云如何悠然飘荡?鲜花怎样吐蕊绽放?草儿如何扭着腰肢跳舞?风儿怎样褪去树木的秋装?拍下操场上,同学们生龙活虎的游戏场面;拍下体育场上,运动健儿的矫健英姿;拍下文艺汇演上,演员们婀娜翩跹的舞姿;拍下集市上琳琅满目的繁华;拍下“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喜悦;拍下春日百花争艳的壮观;夏夜流萤点点的灵动,“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凄凉,冬雪圣洁无比的高雅;拍下清早喷薄的晨雾,傍晚如血的残阳……只要真正投入自然的怀抱,充分利用眼睛的摄像功能,作文会因生活而美丽。 
  有一次,我让他们写一个熟悉的人,可有的同学在下面偷笑,我莫名其妙。问了才知,他们说最熟悉的莫过于我了。我也笑了,干脆将计就计吧,写我也好啊,题目自定。于是,我就让他们当堂观察我的外貌,并且回忆我们之间的一些故事,各抒己见。我允许他们当堂讨论并给予及时点评,当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说着,笑着,谈论着。真没想到,在自己不经意间,我生活中的许多点滴小事,却被他们悄悄地记在了心上。于是他们几乎每个人够有了鲜活的素材,不光轻松地完成了作文,还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就这样,我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力求从生活中捕捉素材,避免了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 
  二、两耳聆听悟生活 
  “眼观四向,耳听八方”。耳朵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录音机”。即使你用眼睛拍来了再多精彩的画面,缺乏有声语言的间入,就少了些些许灵气和活力。运动场上,因为有了一阵高于一阵的欢呼喝彩,才显得热闹非凡;剧院里,因为有了一阵又阵的掌声、欢笑声,才使舞台艺术风景这般独好。在写《感受春雨》的作文时,我让学生到雨中去接受雨的滋润与抚摸。认真观察,仔细倾听,结果,有人干脆将文题改为《听雨》。为读者表演了一首“春雨变奏曲”效果非同凡响。所以,引导学生放耳聆听,才能感受人间的美妙。听山村的鸡鸣狗叫,夏夜的蛙声阵阵;听春燕的呢喃,百灵的欢歌;听雨水的哗啦,山泉的叮咚;听荡气回肠的《梅花三弄》,也听柔肠百结的《二泉吟》;听集市上粗犷嘈杂的叫卖;,也听父母师长温文尔雅的教诲;听泼妇骂街的辛辣刻薄,也听官场上的“拍马溜须”。用你的耳朵仔细聆听,你会听到禾苗拔节,春雨潇潇,残雪消融的声音,也能听到阳光歌唱的声音。录下这些,作文时定能真切感人。 
  三、乐于实践勤积累 
  俗话说:“十指连心”。手指,可以要把感受传给心灵。作文,就是要写心灵感受。但丰富我们的心灵感受,就不要光靠手指。我们要力求让我们的每一寸肌肤都去充分感受生活。生活中,许多东西,只有接触了,抚摸了,才能抓住特点,写得入微。因而,你不妨鼓励学生去摸摸泥鳅,感受生命的灵动;摸摸狗儿的皮毛,感受生命的轻柔;摸摸父母额上的皱纹,感受生命的沦桑……并及时对耳闻目睹的现象进行复制,否则,时间的浪潮或许会连同“底片”一起冲走。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只要有感触,最好随时记载下来。记载实验课的兴趣盎然;记载体育课的大汗淋漓;记载野炊的别开生面;记载初上讲台的担惊受怕……只要每天及时记下自己的喜怒哀乐,记下点点滴滴的独特感受。这样日积月累,何愁无话可说?又何愁没有好的素材呢?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及时获得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才可以做到厚积薄发。 
  诚然,写作艺术本身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而,必须对原始的“录像带”进行“剪辑”。选择与你表达中心有关的材料留下,而那些暂时不用的“镜头”可不能全部放弃,一概否决。不妨让学生们准备一个小巧的摘抄本,收藏起这些来自生活的第一感觉,如此日积月累,就不愁作文时无从下笔了。 
  四、精雕细刻巧润色 
  弄来了真实感人的素材,还必须引导学生放飞思绪,深入浅出,从题材上挖掘内涵,进行艺术加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清理,去感悟。把精粹沉淀,让灵感升华。如给学生们听《渔舟唱晚》的音乐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欣赏旋律的优美外,还要引导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在斜阳里,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渔民满载而归的情景。不光想象精彩的画面,还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去想像一篇作文;或根据一些符号去想像;或根据一面段文字去想象……有了原汁原味的生活素材,学会了开拓创新的手法,写出真情洋溢又文采飞扬的作文,自然不在话下了。 
  总之,鼓励并引导学生投入自然中,感受生活,开放视野,积极思考与练笔,作文教学必将会走出一条阳光大道。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