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师从作文中解放出来

作者: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 金永来  时间:2008/10/22 11:06:51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43
  作文布置,学生写作,教师批改,这是传统作文教学的三部曲,其中最为耗神最为费力的自然是批改的环节,似乎只有批改了才算是作文了。众所周知,恰恰正是这作文教学的批改,却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许多语文教师对待批改实在不置可否,颇有点“鸡肋”的感觉。很多学校对于作文也只是规定了每学期学生必须要写的篇数,教师必须要批的次数,但是却并没有一个真正值得推广的成功经验;即或检查,也不过是例行公事而已,似乎实际上也不能定出一个条条框框来,致使作文批改在语文教学中竟然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可以说,作文的批改,一直是语文老师的心病:不改,似乎难以面对学生,教师的职业道德会受到拷问,过不了学校教学管理的检查关,还担心学生考试时作文分数上不去;改吧,学生其实并不看重教师的圈圈点点,很多时候不过关注一下得分罢了,但是教师的时间支付又太过惊人,结果事倍功半,严重影响着教学效率的提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和“评价建议”中,并没有明确要求评改的字样,只是提出要养成 “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写作态度和写作水平”。由此来看,课程标准提倡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对作文的自我修改,而对教师的作文评价并非是单一的硬性的要求。
  其实好的作文并不是别人改出来的,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琢磨修改后完成的。面对全面铺开的语文课程改革,作文教学再也不能重蹈过去的覆辙,再也不能把大量的精力用在批改上,而是要想方设法从其他环节入手,抓住作文“写”的实质,削弱“改”比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彻底改变那种篇篇见红、精批细改的少慢差费的落后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作文教学的矛盾,使作文教学沿着科学、有序、经济、高效的方向发展。
  几经尝试,我初步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作文教学思路来,提供给大家,希望有所启发:
  第一、放开手脚,放活思路,引导学生广泛储备作文素材。语文是基础性综合性最强的一门学科,作文又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综合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必须的语文能力,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其形成来源本身就体现着综合性。正因为在教学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无不存在着作文的因素,所以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多方涉猎,在生活中去寻找作文的源泉,通过观察、交际﹑阅读、感受、思考、表达等等方式,处处想着作文,时时为了作文,这样,就会储备丰富的写作素材,为作文写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二、多形式,多作文,养成习惯,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提高。作文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形成靠训练;作文不是知识,空讲文章做法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学生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要把练笔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各科学习之中、日常生活之中,只靠每学期几次习作是不可能形成很强的作文能力的。难怪有很多教师十分感慨地说:“宁可教师不改作文,不可让学生少写作文。”当然,作文还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靠不断的历练,当种种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必然具有很强的作文能力。课程标准提出“为自己写作”和“为不同读者写作”的双重目标,包括表现自己的文章,有日记、书信、感想文、和“生活文”等;传达社会信息的文章,有记录、通讯、报告、评论文等。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学和日常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在自主能动的条件下完成写作的双重目标,在实践中真正掌握写作技能。                      
  第三、精批阅,少改动,重讲评,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要想让学生多作文,若采取传统的全收全改的方法,就会回到老路上去,这肯定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有悖于改革的初衷。因此教师就要提前与学生交流沟通,将自己的作文教学思路告诉学生,让他们从心里认识并认可这种方法。每次作文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审题,让他们各抒己见,在讨论分析的前提下指导其正确立意;然后要求学生养成动笔之前编写提纲(基本内容包括:题目、立意、结构思路、材料等)的习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笔完成写作。作文收上来后,教师要全部浏览快速检查,选5-10本分好中差精批,总结优劣得失,以备讲评。在讲评中抓典型,谈普遍,有针对性地详评范文,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把普遍的问题提出来,读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文,同时可鉴赏同类性质的课外优秀文章,拓宽视野,力求借“他山之石”以攻己“玉”。
  第四、 让学生参与批阅,发挥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除教师精批之外,其余作文可采取学生参与批阅的方式,通过自批、互批、组批、班交叉批等,激励学生在作文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学习别人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的目的,使学生在发现中获得感受和启发,从而提高鉴赏和修改水平。学生批阅时,教师一定要参与其中,并发挥主导作用:一是要提出具体要求,即本次作文的重点是什么。一般来讲,每次作文批改不宜面面俱到,应着重解决一两个问题。二是要制定有效的组织措施,或独立,或交叉,或分组,或分班,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批完。三是对批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对有争议的问题予以裁决。
  采用这一作文教学方法,学生在素材积累、技能训练、技巧体悟、鉴赏修改等方面都会得到锻炼,充分体现课程标准培养能力的要求;同时让学生切实感到自己在成长中的进步和快乐,使他们真正能够在考试和生活中应对各种复杂的写作情况,确保立于不败之地。另外,作为一项教学内容,这种方法会从根本上解决以往那种吃力不讨好的矛盾,把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阅中解放出来,使其有更充裕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致力于教学研究,从而真正达到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目的。有如此之功效,何乐而不为!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