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备考中的得与失
作者:不详 时间:2008/11/1 22:03:2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240
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我们在08年高考备考中的得与失。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是思想观念,二是一些具体做法。
一、确立两个理念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高考备考的前提和基础
教育与教学关系密切,教学突出的老师往往也擅长教育。做语文老师不能只顾着上语文课,上课来下课走,其它的问题都交给班主任,这种做法非常不明智。相反,应该在教育学生上花些精力,想点办法,有时候教育上的问题解决了,教学上的问题会迎刃而解。其目的就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高三的备考首先要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始。
大部分高三的学生对老师有更高的要求,更挑剔,他们对老师的教育教学更敏感也更易逆反,因此老师——特别是对第一次带高三的老师来说,一定要注意师生关系的处理。
①建立互信。师生的互信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没有互信,再好的计划,在学生那里也会大打折扣;没有互信,你常会为催交作业而搞的焦头烂额;没有互信,家长的一个投诉会让你郁闷好几天。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②经常沟通。高三的学生敏感而脆弱,特别是每次大考之后,特别是在乎高考的好学生。我经常利用课间、晚自习和学生聊天,不仅是语文学习的,有时候就是单纯的聊天,也没有任何目的性,只是做一个听众就行。在学生最脆弱的时候鼓励一下、帮他(她)一把,他(她)会对你心存感恩。但一般统考后我都会找第一名的和最后五名来谈,帮助他们一题一题地分析试卷,总结经验教训。
2.学生的自信是高考成功的必要条件和保证
我们这一届高三,在大会小会上都会有方方面面的人在反复强调生源很差,他们强调是希望学生要更加努力,但另一方面也导致学生也认为自己就是最差的了,根本不敢去和别人比,连我所任教的高三(2)班(文科重点班)都是这样,很多学生甚至对考上本A的学校都没有信心,更不要说重点了。语文学科应该说还是我们学校比较有优势的学科,他们也同样没有信心。我跟他们说,我们不能妄自尊大,但是我们更不能妄自菲薄。于是我采取了一些措施:
①用数据说话。我找了近三年广东省、广州市以及我们学校的高考数据,其中有招生人数、录取人数、分数线、本科率、重点率等等,重点分析了我们学校上一届文科重点班每一个上重点线的同学各科分数,以此来证明只要他们跟着老师扎扎实实复习,就一定能上本科,再稍微努力一点就上重点了。其实分析的过程也是在告诉他们语文的重要性,因为我们学校上一届高三(2)班上了重点线的40个人里面,语文全部在100分以上,只有5个人语文不到110分。
②以鼓励为主。我们很多老师是擅长批评的,我们的学生也是习惯了听老师分析自己的缺点。赏识教育不一定完全正确,但的确有合理的地方。鼓励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公开表扬是最常用的,但对高三学生有时不一定有效,甚至不如拍拍学生的肩膀说一句“恭喜啊,这次考得不错!”。如果是公开表扬,那就“狠狠地表扬”,那你真的是要发自内心的去赞扬他(她),让每个学生能感受到你的真诚。还要注意一些细节,我在批改作业的时候,表扬的话就会写得很大很醒目,如果是批评警告性的就单独用一张纸写,不能写在练习册或作业本上,因为会一直留在那里,他每次翻作业就会看到你批评他的话。另外,每次大考后,我都会自己买点礼物(大部分都是书)送给前几名和进步大的几名。我记得高三(1)班(普通班)有个姓曾的同学,作文总是写不完,语文经常垫底,但是有一次十校联考,语文居然进了班上前20,我非常高兴,给她买了一本很精美的书,写了一段自认为比较感人的话,她收到书的时候非常意外也非常高兴。高考的时候,语文一结束她就跑过来说:“老师,我作文写完啦!”最后她的高考考了100分。
二、几个具体的做法
1.大量搜集高考有关信息。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一方面占有的信息越多,自己的心里就会越有底;另一方面,每当学生问到高考相关问题时,你就说的头头是道,学生就会越信任你。我觉得有四类信息是比较有用的:一是题目,广东省、课改区、其它省的题目,广东省的5套最好自己都做一遍;二是评分细则,评分细则才具有指导意义,这个在上课的时候特别有用;三是数据,每一题的平均分,招生录取的相关数据,这些可以用来鼓励或者“打压”(针对个别骄傲自满的学生)学生;三是相关人士的文章、讲话,像陈佳民、柯汉林、陈妙云等教授的文章以及省市教研室老师们的文章、讲话,通过他们的文章、讲话来了解高考的最新动态。
2.跟紧目标。首先确定一个班级比较目标,比如我的高三(2)班是文科重点班,我觉得还是可以和执信的校平均分比较一下的。于是我就留意搜集执信文科班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他们的试卷、平均分、复习进度、高三老师的文章等等,也要求班上的学生向他们看齐,最后高考的结果也很巧,我们班语文平均分109.3,执信的语文平均分也是109.3。
3.早动手。像拼音、成语熟语、古诗鉴赏、古文阅读和作文素材的积累尽量渗透到每一天的复习备考中去,特别是古文阅读,每天都做一点,保持语感。“直觉来自持续性的练习”。
4.让学生养成倒计时的习惯。经常有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完不成试卷,这其实就是对时间的掌控能力不够。那么在平时不管是做事还是做题,要让学生养成倒计时的习惯,提高做事做题的效率。一般的计时,会在不知不觉中超过,但是倒计时会在心理上造成一种压迫感,逼着自己加快速度。
5.分阶段回顾总结。有一次在跟课代表聊天的时候,她的一句不经意的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她说:“唉,上了几个月的课好像什么都没学到。”高三的学生因为复习科目多,信息量大,再加上他们不注意回顾总结,因此常常复习了后面忘了前面。因此,我特别用了一节课把我所有讲过的内容回顾总结了一遍,还把课件的标题打印出来贴在教室里。我们这个层次的学生大部分是没有回顾总结这个习惯的,因此一定要老师带着他们去做这个工作。不能让学生在紧张忙碌中迷失了方向,也不能让他们做了“温水里的青蛙”。因为我发现每次回顾总结的时候都会有几个学生,好像突然恍然大悟,“哎呀,老师已经上了这么多了!”
6.狠抓答题规范。现在的主观题的分值越来越大,这对答题的规范性要求越来越高。这一点很多老师都比较清楚,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7.作文要分层次有重点的训练。作文是备考的重中之重,得作文者得高考。在作文上面我们要多花心思。平时的训练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对于重点班,我比较多的训练思维能力,而对普通班则更多的是规范性,狠抓了一部分学生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其实,不管是学生还是我们老师,只要你在乎,你上心,高考就能成功。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