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中作文深刻的有效教学
作者:番禺区象贤中学 张伟容 时间:2008/10/18 10:35:3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169
“思维能力”指的是什么呢?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级: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前面三类:知道、领会和运用,通常被称为“低级思维能力”,后面三类学习结果:分析、综合和评价,通常被称为是“高级思维能力”。高考自然就是考查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了,新课程目标非常重视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其中对写作目标的表述是:“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从近几年来高考的作文命题趋向来看,可以发现,语文高考作文越来越侧重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2006年高考全国卷(1)作文题 、2007年高考全国卷(1)作文题、2007年高考(海南、宁夏卷)作文题,2008年高考全国卷(1)、(2),北京、湖南、湖北、福建、辽宁、宁夏等等地区的高考作文都是采用了新材料作文题,从这些作文题的材料和作文要求来看,高考作文试题具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2008年广东高考作文虽然是标题作文,“不要轻易说‘不’”却是充满了思辨性,很明显地体现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再从作文评分方面来看,广东省从2007年开始,作文评分标准增加了四条考查说明,其中第一条就是“考查考生对自然、社会和生活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及其创新性思维”,可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
而从最近两年的高考评卷情况来看,学生作文中体现出来的思维能力不容乐观:2007年广东高考评卷作文组副组长陈建伟教授这样评价当年的作文情况:“与过去相比,广东考生的作文语言优美了,体裁多了,这些都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特别是模块教育成功的反映,但也仍然存在广东高中生思想深度不够,缺乏课外阅读量的问题。”2008年语文科高考评卷组组长柯汉琳介绍今年高考满分作文比去年的26个、前年的50多个数量少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作文题内在逻辑要求严密,部分考生未将重点落在‘不要轻易’这个点上,思维能力要加强”。他提出建议,目前从卷面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高中生的身份不相符合,中学语文教学除了应加强阅读方面的熏陶外,还应注意对高中生的思维训练,“中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同时要能让他们更聪明一点,有更强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的作文要写得深刻,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在高三紧张的备考复习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高考作文深刻起来呢?笔者回想到06年的广东高考作文,考生引用材料雷同现象极为严重,近50万份作文答卷中,一是古人和古诗词,如李白、杜甫、陶渊明、苏轼等;二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使用率相当高,竟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考生用到这一材料,好些高考优秀作文都以感动中国的人物作为“天使”,选材太格式化,辞藻也过于华丽;三是考生自己用心去感悟的材料,这部分最少。可见,学生不是没有写作素材,而是经过自己感悟、思考得来的素材太少了,虽然文章材料丰富,但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又怎能写出深刻的作文呢?根据这些情况,笔者在高考备考过程中进行了高考作文深刻的有效教学,让学生在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收到较好的效果。下面是具体的做法:
一、学生课前演讲,素材共享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到了高三,复习时间极为宝贵,有效教学就显得更为重要了。笔者让学生进行的课前演讲不再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了,而是进行目的性极强的作文材料积累。全班同学参与,每一个同学把自己在课外阅读到的深深促动了心灵,并引发感悟或思考的材料用读书笔记的形式写下来。每天语文上课前,轮到演讲的同学要先把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一则材料用概括性的语言抄写在黑板上,以这则材料作为演讲的内容,谈自己的感悟或者是想法,其他的同学就必须把黑板中概括的材料抄在笔记本当中。学生演讲结束后,老师再作适当的点评。这样,一则有价值的材料,经过抄、讲和点评等环节,学生对素材不仅有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很容易与演讲者达成共识,具有深刻的思考和感悟,思维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而作文时就可以快速想起并恰当运用这些素材了。
如有一名学生讲述了今年雪灾中杜登勇的感人故事:因女友回家途中被困湖南株洲,而且生病了,深圳打工仔杜登勇向老乡借了500元,坐火车从深圳来到广州,又从广州乘汽车到了韶关。因京珠高速被封锁,杜登勇决定在零下2摄氏度的寒夜里,连夜步行前往400多公里外的株洲。这则故事自然是让同学们感受到爱情的伟大,但演讲的同学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杜登勇这样做,其实不但不能帮女友,自己也是有生命危险的,从而只是增加负担,“理性的人是不会这么做的”。可见,这位同学如果没有自己的深入思考,是提不出这样的观点的。
这样,全班60名同学,把经过自己的感悟和思考的素材,通过课前演讲的形式与全班同学交流,不但能让学生积累典型的作文素材,更能让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思维能力,作文中所表达的思想自然就深刻多了。
二、老师参与,提供鲜活材料的同时培养思维能力。
高三复习备考时间极为紧张,学生基本上没有或极少有时间读书读报,同时,学生对社会热点的触觉有时比不上老师的敏锐,因而老师在备考阶段为学生提供鲜活的写作素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家中订有《羊城晚报》,班级订有《中国青年报》,办公室也有几种报纸,在阅读报纸的时候总是带着为学生提供素材的目的,只要发现能作为作文素材的好材料,我都会保存下来,或者在网络上搜查相关的资料,在上课的时候就会花上三到五分钟的时间读给学生听,或者投影出来,让学生把人名及主要的事情简明扼要地记下来,并引导学生对这些事情作深入的思考。
如笔者曾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一则新闻——53岁的山东威海市退休女教师李建华遭遇歹徒入室抢劫,她在身中数刀的情况下与歹徒斗智斗勇最终占得上风,面对精神崩溃、瘫倒在地的19岁的歹徒,李建华毫不犹豫地送歹徒去医院治疗,最后还认歹徒做了干儿子。引导学生对是否要帮助歹徒作了深入的思考,最后还给学生读了“金羊网”中的一篇时评,学生深为震撼,同时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素材积累好了,自己的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四川震灾,更是震动了埋头苦读的学子,学生每天都关注着灾情,关注着灾区的人民,笔者适时引导学生对这场灾难中所发生的事情进行思考、分析、评价、感悟。如对明星李冰冰为了筹集捐款连续鞠躬十多分钟等等募捐事件,对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的谭千秋的感人事迹!对在地震发生那一刻,弃学生于不顾第一个跑出教室,后来在天涯论坛上发表了一篇《那一刻地动山摇》的帖子,而且在文章最后表白:“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都江堰光亚学校的教师范美忠“范跑跑”。在地震最严重的北川县,有一幢3层教学楼竟然独自屹立不倒,保住了四五百名师生的生命,被网民誉为“史上最牛的小学” 的刘汉希望小学。 这些鲜活的材料,对学生有着一种强烈的冲击力,再加以深入引导,学生不只是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更是提升了作为一个人的素养!
以上两点是笔者在高三备考中对作文素材积累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做法,临考前还指导学生对所积累的素材进行主题归类。这样,学生有了素材,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自身思想素养也提高了,作文自然就容易深刻了。当然,除了这些做法,学生作文要深刻,在积累素材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审题立意、拟标题、开头结尾、议论文主体段落的扣题分析、记叙文的议论抒情等等写作技巧上的训练,只有这样,学生的高考作文才会写得更好。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