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的作文走出“三无”——真实火花闪现个性
作者:不详 时间:2009/1/2 8:20:2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492
(写作目的不明确)“虚无缥缈”(写作内容不具体)“虚有其表”(写作技巧没掌握)的尴尬境地呢?
一、我手写我心
(一)关注生活
文章的源头就是丰富多彩、极富个性的生活。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读天文地理,看人文景观,赏名胜古迹,知天下大事……只要是心里话,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可论;只要是吐真情,师长、亲朋、陌生人,人人可谈。只有关注生活,才能探求和挖掘出自己的真切体验和独特感受。真实的“我”写“我”真实的生活,是正确思维进而提高写作质量的关键。
生活离开了事情将不复存在,傻事、丑事、懊悔事,喜事、趣事、高兴事,生活一旦失去这些小事,将变得没有意思。学生往往不在意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其实,这些事正是写作的好素材。因为它们最贴近生活,学生更能感受其酸甜苦辣,更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往往会更吸引读者。教师应该指引学生走出“做大事,选大事,写让人刮目相看的文章”的作文怪圈,让他们重新认识写作,懂得生活小事才是写作的常客。冰心言写作是“心有所感,兴之所至,真实地书写当时的感情”。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我手写我心”的舒畅,使其勤于写作,乐于写作,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学生方能在考场上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内容具体的佳作。
(二)关注阅读
一个人在中学时代读了哪些书,又是怎样读的,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教师的责任是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使其好读书,会读书,要指导学生从教材、经典名著、时文美文中汲取营养,构筑永恒的精神家园。
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情理并重,宜于激发学生,使其产生情感共鸣。《小院》里人与人之间纯朴宽容的情怀,《珍珠鸟》中创造信赖的美好境界,《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更能拨动学生写作的情弦。阅读名篇名著,培养学生对人类代代相传的美好心灵和美好情操的感受,可以达到滋润心田、提高修养、启迪智慧和陶冶情操的目的。“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教师的点拨,让阅读积累成为学生写作的发酵剂。“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的思想站起来了,作文在厚积薄发中自然能真实感人。
二、我思故我在
“蚕食桑而所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袁枚)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生活素材进行认真思考,深入分析,以求“吐丝酿蜜”。
(一)多思
选材时力求不落俗套,从“人人心中有”的素材中,发掘出“人人笔下无”的题材来。如写“温暖”这个话题时,多数考生取材局限于爸爸(妈妈)在自己生病时怎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照顾自己,或是在雨中让伞、衣服给自己,而爸爸(妈妈)却因此淋病或冻病了等。这些“人人心中有”的素材虽真实,但总缺失真情。《放些蚊子进来》这篇作文却另辟蹊径,说的是放暑假回来的儿子在父母的房间里临时搭了一个床铺,晚上由于蚊子叮咬,翻来覆去睡不着。睡在蚊帐里的母亲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于是拉开蚊帐。父亲不解地问为什么,母亲轻轻地说,放些蚊子进来,好让蚊帐外的儿子睡得安稳些。听了父母的对话,儿子不禁泪流满面。这样的挚爱真情怎能不令人动容?
(二)深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事物总是多侧面存在的,大家对生活可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多角度、多侧面去展开联想、思考,善于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新的信息,形成新的构思,在“喜新厌旧”中表达真意。
有一位著名博士,当初想出国留学,他父亲说:“我赞同,但有三个条件:一要自己考上,二要自己攒钱买机票,三要自己解决食宿问题。”他当时很不高兴,觉得父亲的要求太苛刻,但当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优异成绩时,他深有体会地说:“没有父亲促使我独立奋斗,我不会有今天。”
拿这则材料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向外发散思维。l.从父亲的角度立意:赞父亲教子有方,爱中有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2.从博士的角度立意:好男儿当自强不息,自己的路自己走;成功靠不屈不挠的精神,需有战胜困难的勇气。3.从父子双方的角度立意:家长教育有方,孩子拼搏进取。4.从当前家庭教育的角度立意:溺爱导致祸害;要让孩子成龙成凤,就要放飞子女,使他们独立成才。这样多角度地自悟自得,再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用心灵寻觅真善美,才能有创意地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只有倾注真情、文质兼美的作文,才会洋溢着来自心灵深处的光芒四射的独特个性,才会质朴、自然、真实。
作者:梅晓红来源:语文报教师版初中总第124期(作者单位:浙江天台平桥镇中学)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