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的几个教学细节浅谈
作者:佚名 时间:2009/4/19 11:08:3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254
一、初步理解,打好诵读教学的基础
诵读教学的第一步是对文章的初步理解。实践证明,只有大致理解了文意,才有诵读的基 础。否则浪费时间,难以达到教与学的目的。要达到初步理解的程度,不同的文章所涉及的内容不同。进行诵读教学必须抓住主要矛盾,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对所读 文章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就《阿房宫赋》来说,要抓住三个方面:
1.掌握文体特点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阿房宫赋》是一篇文赋,其特点是:铺采 文,体物写志。“铺采 文”就是铺陈文采辞藻,指的是形式上的特点;“体物写志”就是咏物说理,指的是内容上的特点。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学生了解了这些特点,对驾驭全文的内容必有一定的帮助。
2.了解时代背景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凡文章都有它的写作背景,了解了写作背景对理 解文章内容不无益处。诵读《阿房宫赋》时介绍两个方面的背景知识:一是借助《史记•项羽本纪》上面的有关内容,介绍阿房宫的背景知识,使学生了解作者丰富 而生动的想象的史实根据。二是利用本文《自读提示》中的第一段文字了解杜牧写这篇赋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初步理解写此文的目的。
3.把握文章脉络
在简介文体特点、背景知识后就引导学生根据赋“体物”、“写志”的特点清理全文脉络,掌握文章“卒章显志”的结构模式,让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再深入一步。
实践证明:学生如果熟悉了这三个方面的知识,就为诵读打好了基础。
二、反复朗读,抓住诵读教学的根本
古人云:“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所得尔。”学生要“有所得”,唯一的途径是“读”,诵读教学的根本也就是一个“读”字。
《阿房宫赋》一文教学怎样抓住“读”这一根本呢?
1.教师范读
《阿房宫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千百年来一直受到读书人的青睐。诵读的开始,教师要尽量表情达意地朗诵一遍,使学生入情入境,跃跃欲试,创造一种美好的气氛。
2.学生自读
字、词等方面的障碍直接影响诵读的效果,所以在学生诵读前必须借助书中的注释初读课 文,清除文字障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作重点讲解以加深印象,节省时间。如本文中的“四海一”的“一”,“盘盘焉”的“焉”;“蜂房水涡”,“鼎铛玉 石”,“金块珠砾”等,虽有注释,但必须板书,加以强调。
3.教师导读
所谓教师导读就是老师指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读中见情,读出文意,反复朗读,达到加深 理解的目的。如气势磅礴的开头四句:“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既写出了秦始皇囊括四海,并吞八荒,统一中国的英雄气概,又暗示了秦始皇兴土 木,广声色,不惜人力物力而导致速亡的原因。文笔雄健,气冲霄汉。朗读必须读出气势,读出作者的情感来。又如“矗不知其几千万落”,是在铺陈空阔而密集的 宫内建筑之后写的一个结句。读这一句要做到两点:“矗”字要重读,一字一个音节;读出作者对秦始皇劳民伤财的罪行无比愤慨的思想感情。这样指导朗读,帮助 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4.学生朗读
在教师指导之后,就是学生朗读了。在这个时候应鼓励学生摇头晃脑地尽情去读,先领读,接着自由读,后齐读。“体物”的内容指名读,“写志”的内容集体读……反复朗读,加深理解。
三、熟读成诵,达到诵读教学的目的
周正逵先生在高中语文实验课本《文言读本•前言》中指出: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诵读这 个环节,指导学生把课文熟读成诵,使之烂熟于胸。这样不仅培养文言阅读能力有望,还会多方得益,终生受用不尽。“熟读成诵”,不同的文体,不同的文章有不 同的诵读方法,《阿房宫赋》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指导背诵。
1.理清层次结构
著名教授石声淮先生说:“会背书者背结构。”这是经验之谈。一篇文章有段落,一个段落有层次,一个层次也有组成它的句子。背诵一篇文章可遵循由句到层,由层到段,由段到篇的基本规律,划整为零,聚零为整,逐层逐段地背诵,直至全篇。
《阿房宫赋》第二段较长,望而生畏。如果清理一下层次,就好背诵了。全段可分为三个 层次:宫人来源,宫人生活,宫中珠宝。层次明晰,易于背诵,就是在一个极小的层次里也还可以寻找速记窍门。在“宫人生活”这一层中可以按时间顺序记忆:宫 人早上起床后开镜──梳发──洗脸──焚香……这是从一层一段而言。从全篇看更应该理清层次。《阿房宫赋》全文四段,前三段是“体物”,最后一段是“写 志”。分清了这样的结构,背诵全文就方便多了。
2.注意句法特点
文章第四段由五个复句组成:开头两个并列复句指出了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接着两个假设复句,如“使……则……”,指出六国和秦若爱百姓就不会有如此下场;最后一个转折复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讽喻唐敬宗不要重蹈覆辙。利用句式特点弄清文章大意,背诵起来就很快了。
又如第三段有议论句,有描写句。若用波浪线划出议论句。全段议论、描写泾渭分明,分而背之,各个击破,记忆迅速。
3.利用修辞手法文
赋这一文体运用对偶、排比、夸张等手法比较多,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帮助背诵。例如第一段中当背到“五步一楼”这一出句,不假思索就会对上“十步一阁”来,背了出句“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立即就会对出“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这样利用对偶的句式就能加速记忆了。
又如第三段中间运用夸张和排比构成的一组描写句,就可以引导学生把夸张排比句压缩为“柱头多于农夫、椽子多于工女、钉头多于粟粒、瓦缝多于帛缕、栏槛多于城郭、乐声多于言语”的短句,再充分利用形象思维,按原文把句子展开,这一段内容便可以迅速记下来。
实践证明:诵读教学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它变“讲读中心”为“自学指导”,真正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它以诵读训练为主,以知识讲解为辅。打破了“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的旧教学格局,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编辑点评:诵 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必要手段,如今越来越受到重视,就这一话题深入细致地研讨很有必要。但如何将这一寻常话题谈得入情入理,恰到好处,又不容易。本文的特色 在于向读者奉献了一些诵读的策略、方法,显然融进了作者自己的感受、经验,可谓“实践出真知”。只是开篇进入话题过缓,作为读者的老师们,也许更希望见到 一些实实在在的诵读策略、诵读技法,而不是什么诵读的大道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