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的写作及写作技巧
作者:希望学校 许晶 时间:2009/4/25 22:22:4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699
第一.描写抒情类.。例如2007考纲中“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一种花的形象,并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这是描写抒情类的。
第二.描写说明类,例如“小区里要建一个景观,请你设计一下应该是怎样的,请抓住特征用优美的语言加以介绍”。
第三.议论类,如“就你的读书经历写一段读书感受”等等。
第四.实用类,如“给白芳礼老人写颁奖词”“为灾区捐款写倡议书”等,不管是哪个类型,看起来都具有实践性,却看不出有什么综合性,它更重视的是“语文性”,更在乎在简短的一百字内更大地调动文采用以取悦批卷人。
基于以上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写作应该遵循以下按几个原则。
一、分类性原则。拿到一个题干很长的综合实践试题,首先要注意它是哪种类型,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写法,例如:是议论类需要阐述观点,那就要做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讲究一点论证方法。如果是描写类,就要做到抓住特征,顺序合理,修辞多样,努力运用多角度描写和虚实结合的手法;如果是抒情类就要做到在充分的记叙、描写的基础上书真情实感;应用文体各自的特点更是不容忽视……这就叫做对症下药。其实它是打开写作思路的一把钥匙。
另外需强调一点,在应用文的写作里,更要注意到各自的小特点:
例如:
颁奖词要写出嘉奖的原因,要写的热情洋溢达到嘉奖教育的目的。
倡议书要写好倡议的原因,倡议的内容要有可操作性(例如这条倡议:“让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吧”这是不好操作的,而“让我们捐出一年的压岁钱吧”这句是可操作的)。
提建议要注意根据建议的对象采用合适的语气,建议的内容要新颖有针对性等,这些都需要教者的及时指点。
二、简洁性原则。综合实践的写作限定在百字左右,开头必须迅速切入,结尾必须迅捷,没有四平八稳地起承转合的过程只能单刀直入干脆利落。
三、发散性原则。也就是要有开阔的视野,不要局限于眼前的一件事一句话,天上地下只要能够解决问题的都可以一用。这就叫做思路开阔
四、修辞性原则。语言要想优美,没有修辞做根基更本就是一句空谈,他它是这道题能否得高分的一个关键。我主张,在这道题里,没有修辞不说话!
五、鼓动性原则。无论哪一个类别,描写类、抒情类、议论类都要写热情洋溢,尤其是应用类更讲究能够引起共鸣。
下面我们看几则案例
第一.2007考纲上的第一道大题是:2008奥运会期间,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来宾汇聚北京。会后有许多人要参观游览一些名胜古迹,请你选一处抓住特征以优美的语言向游人介绍。
很显然这是属于描写类的,就要从描写的角度去考虑。
下面是两位同学的作品,让我们来简单进行一下对比:
例文1:亲爱的外国朋友:欢迎你到中国来!奥运会让我们相识手拉手走到一起。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游览一下我们古老的长城吧!它是我国最伟大的建筑,是世界闻名的七大建筑之首,它的威武雄壮让人难以忘怀!登上长城时可以眺望到独特的塞外风光,它一定会给你留下是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例文2:长城仿佛古老而不朽的巨龙,静静地盘踞在崇山峻岭间。看,长城外,无际的草原上,到处有悠闲信步的牛羊;听,风劲角鸣马萧萧的豪壮之声;再迎风而立,细细地感受那扑面而来蒙古奶茶的甜香……长城内,青砖碧瓦,又是别有一派汉家风光,拂堤杨柳的风姿,北戴河的浪潮,孟姜女哭长城的凄美而悠远传说,无不叫人留恋忘返!不到长城非好汉,那举世无双的长城给你一生的回味!
两文比较一下便知,我们似乎更喜欢后者。那么前者的毛病出哪里?
其一,从分类的原则看,他没有遵循描写类的规则,特征不明显更没有运用一定的顺序展开描写,修辞方法和多角度描写都没有,因此语言干瘪无趣更不要说去感动别人了。
后者紧紧围绕描写类的写作要求抓住了长城的形体特征、内外的风光特征;写作顺序从内到外有序展开;“看”“听”“感受”三个词从视觉、听觉、触觉三个方面展开描写;修辞手法运用极好。因而语言生动的多。
其二,从发散性原则看:例文1就事论事,根本没有展开描写,思路根本局限于一点上。
例文2则以长城为中心对长城的地理历史风物传说都有涉猎,显示出开阔的视野。
其三,从简洁的原则看,例文1的前两句的客套都是废话。而例文2则单刀直入开门见山。
其四,从修辞上看,前者从始至终没看见什么修辞。而后者在短短的一小段里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的修辞方法。
其五,从鼓动性原则上看,两文的末尾句哪个更有感召力自不必多说了。由此可见,这五条原则不遵循是不行的。
那么写作时通常遵循怎样的步骤呢?
下面,我们以上学期多次出现的写作“读书的感受”为例,看一篇学生的例文:
半亩方塘里,有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奇景、鹤鸣九天的神韵,还有高山流泉的气势;打开书,和苏武一起牧羊北海,和曹操一起对酒当歌,和苏轼一起慨叹大江东去!没有书的家就如同是没有云的蓝天、没有鱼的水、没有花的花园……阳光明媚的午后,明亮的落地窗前,请与我一起展开墨香犹存的书卷!
现在,我们来看例文的写作过程:
其一,它死死抓住“读书好”这一中心不放,组织全篇。
其二,用两组排比句从自然和历史两个角度阐述读书好。
其三,从反面用整齐的骈文谈没有书的危害。
其四,结尾一个祈使句收束全文。
一路下来居然把一个议论性的短文写的如此富有诗意!
我以为这四个程序是非常可取的,不知从何下手的同学不妨试一试。为了方便记忆,我用武打的招式为这四个程序命名:
第一步,黑虎掏心。要领是:死死抓住题干的中心要求,把它作为说话的中心词。比如“书是……”“爱心是…….”“母亲是…….”等等。
第二步,排山倒海。要领是,用酣畅的排比句以排山倒海之势列举相关的内容,一是为了论据充分,二是为了发散出去做到思路开阔,三更是为了有实际内容避免无话可说或空洞的无病呻吟。
第三步,乾坤挪移。对于议论来说,是为了论证充分,对其他类型来说主要是为了从反面拓开一个新的境界。
第四步,一剑封喉。用干脆利落有鼓动性的语言回应中心结束全文。它的句式应避免那种陈述句的方式而应该侧重在祈使句感叹句等。
看起来好像是套子,太多束手手脚的,其实对于那些根本就无从下手的同学来说反而是个提示。就像是一匹不知道怎样走路的小马,如果任其奔驰,很容易会摔下悬崖,此时如果给他套上套子反而会使他走上正途。还是等他熟悉了路径以后再信马由缰吧。
就到这里,谢谢各位!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