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语文“生本教育”模式的实施探索

作者:蕉岭县职业技术学校 黄文生  时间:2009/9/15 22:38:00  来源:huang888 转发  人气:668
  一、对生本教育的认识:
  生本教育就是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的职能也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这一转变并没有弱化教师的作用,反而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一个技匠,而是一个艺术家。
  生本教育需要语文教师确立两个新的语文教学观,即:一是变理性语文为人文语文,二是变课本语文为生活语文。在这样的语文大世界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可得到充分体现,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情感经常充溢于学生心中,实现了认知与情感的统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从而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二、实验措施:
  1、加强教师自身文化积淀,加强个性化教学能力的培养。
  (1)对语言文字的独特感受,即独特的语感。
  (2)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3)对语文方面的特长。
  途径:在备课时,语文教师要将自己定位在“知识型主持人”,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将涉猎科学、艺术等领域,要主动建构与社会、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诸如让报刊、影视、广播、网络、演讲、辩论、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全球事件等素材性资源进入教学流程。
  2、课堂教学由“全方位指导”转位“适时指导”。
  (1)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控制讲话时间,一般不要超过20分钟,这样可给学生25分钟活动时间。如果教师每个阶段讲话2—3分钟,学生每个阶段活动探究7—8分钟,那么,这样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2)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掌握介入指导的时间,切忌介入过早(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以至阻碍了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差一点我们就要找到答案了”),如果介入过晚以致让学生过久地处如无助状态。
  3、加强合作化能力的培养,提升自主合作成效。
  (1)打破学科界限,学生根据课题的需要和兴趣组成综合性研究小组,并邀请所涉及学科教师同时参与指导。
  (2)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将“读书计划-—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三步程序贯穿始终,学生的“读书报告”将在学校的“国旗下讲话”、征文活动、作文竞赛、读书报告会、作文评讲课等平台展示和检验。
  (3)制作互动性语文课件,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
  4、充分利用各类课程资源,扩张和增强语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图书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
  5、作文教学开放性,学生写作创造性。
  (1)开放写作内容,引入生活活水。(2)开放写作形式,教师参与“下水作文”,鼓励学生创新表达。(3)实行多元化评改,帮助学生体验成功:①自我评改;②合作评改;③集体评改;⑤开辟习作发表园地(在班级的板报、墙报上开辟习作园地,并在一旁附有师生的小评议);⑥向各级刊物投稿。
  三、坚持的原则:
  1、个性化原则
  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和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反映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体验成功,感受进步,获得激励。
  2、有效性原则
  采用纵向(学生自身的语文能力、学习兴趣、课堂参与程度的动态发展比较)和横向(实验班与年级其他平行班的语文综合能力的比较)相结合的对比检验方式,并将学生自评和教师互评相结合,避免单一感性的评测。
  3、发展性原则
  教学改革最终目的是为了以改促学,促进学生语文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它是师生共同实践、反思、发展、再实践的过程。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我反思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借助学生这面镜子,在各种反馈活动中改进自身不足。
  四、课堂教学的方法.
  1、讨论探索法。讨论探索法是生本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法。生本教育认为,讨论应是课堂教学的常规,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很多是可以通过讨论探索的形式来取得的,而讨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小组讨论、师—生讨论或生—生讨论,只要是教学需要的都可以进行讨论。
  2、问题、任务驱动法。“问题、任务驱动”方式即在接触新内容时先给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学生个人或在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这种“学生带着任务自主学习”的探索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主体地位,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而在探索式学习中,重要的不只是对目标课题的学习,而是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及在探索知识过程中的思维飞跃。
  3、学生自“教”法。即当学生面对新的教学内容时,可能一部分学生已通过预习自学掌握了全部或部分内容。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出来讲解自己的学习的过程,让他们“当”起同学们的“教师”来,在讲台前进行讲解,而在“讲”课的过程中,允许下面的学生提出问题和自己的看法,当“教师”不能回答的时候,可以另请贤能。总的来说,就是学生能回答的,教师决不作答,学生不能回答的,教师创造条件学生作答。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课堂参与更为强烈,对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学生也自然乐于接受。
  五、生本教育的丰富课堂形式
  1、以故事会、辩论会的形式,开展语文活动课。语文的学习不仅要重视书面语言的训练,更要重视口头语言的练习。通过开故事会,辩论会,朗读演讲,不仅增强学生兴趣,同时也锻炼学生开口说话的能力。
  2、把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朗读课、演讲课、讨论课,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提高语文运用的能力。比如,在教《雷雨》这样的戏剧片断时,可让同学们自由组合,建成一个个演出小组,利用课间的时间进行排练,上课就是一场汇报演出。学生要想演好角色,就必须熟悉剧本,了解时代背景,切身体会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人物个性,理解作品的魅力。在上《项链》、《守财奴》这样的小说可以让学生将其改为课本剧,再进行表演,我在课堂中让学生模仿人物的精彩对白,学生反响也较为热烈。
  六、遇到的问题
  由于职业中学的学生底子薄,在开展生本教育的初始,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尤其是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长期养成一种依赖性,依赖教师的讲,教师的板书,教师的“标准答案”,一下让他们“翻身做主人”,还不是很习惯,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讨论不积极,回答不踊跃的场面,因此课堂上生本教育的推行还有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教师只有始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定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职业中学的生本教育定然会结出沉甸甸的硕果。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