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会议记录,拓展思路空间

作者:佚名  时间:2009/10/19 23:21:29  来源:从文从文 转发  人气:1124
  什么是会议记录?
  会议记录是历史的见证。翻开会议记录,我们会看到会议的名称,开会的时间、地点,会议的出列人、列席人、主持人、记录人。
  会议记录是会议的精髓。会议记录的内容是会议记录的主要部分,主要有:主持人的发言、会议的报告或传达、与会者讨论发言、会议的决议等。
  会议记录是思行的窗口。会议记录中可以看到与会者对事情的看法,对未来行动的建议等,也往往能体现出与会者的思想动态、情操品质。
  如何运用会议记录这一形式呢?
  一、报告——夸大其辞
  有一篇题为《“长处”报告会》的作文,分别让三位具有顶级长处的人自暴因长处而受难的亲身经历,否定了世人“唯长处论”的认识。“高”固然好,可是“高”的过分反而成为了累赘;“漂亮”是资本,可是“漂亮”的过分就是过错;人人希望“聪明”,可人人又都不喜欢那种洞察一切的聪明者。
  如何正确认识“长处”,作者的思考显然比一般人要深刻,但如何巧妙的表达出自己对“长处”的深入思考呢?作者选择了会议记录这一新颖的形式。最高大、最漂亮、最聪明都是人们梦寐以求的长处,可是当这些“长处”被夸大到极致之后,讽刺的效果就出现了。文章采用报告会的形式,让当事人自己作报告,当事人的自述又使得这种夸张带有真实感。这样一来既实现了幽默讽刺的效果,又不会给人信口开河之感。生活中这样的认知很多,当我们需要讽刺某一现象时,不妨让当事人自己出来说,他们的报告、发言虽然夸张却能够真实的展现他们的灵魂。又如高考作文题“创新”,用一位江苏考生也用了会议记录的形式,四位局长谈了自己颇具“创新”特色的认识:“防着情人写日记”,“防止后院起火”,“防着小偷‘接见’”,“就怕狗咬狗”。从而有力的讽刺了那些倚仗权力胡作非为的贪官昏吏。
  片断欣赏:
  主持人: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他们三位来给大家作报告。下面我们有请最高大的人,A先生——(掌声四起,然后听众都从包里取出笔记本)
  A先生:(缓步上台,脚步声几乎盖过掌声)大家好。今年“五一”长假我去旅游,我第一个登车,当那辆中巴车上了我之后,就再也进不来其他乘客了,司机让我拿了所有座位的车票。我非常生气,下车时,我稍稍用了点儿劲,把那辆车的车门弄大了10公分。没有想到司机报警说我弄坏了他的汽车,我的游资就全赔进去了。(主持人赶忙让他下台。)
  主持人:插句广告,长处学校专门培养你们的长处,有意报名者请拨电话1234567。好了,下面有请最美丽的B小姐——
  二、讨论——详尽完备
  2006年全国I卷,有位同学借鉴了《论语》中的《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采用了讨论会的形式来写了篇《“百家讲坛”论学习》,新颖别致。讨论会上,每个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子路笑乌鸦自不量力,公西华批评乌鸦照搬经验,冉有提出要准确定位,林黛玉赞赏乌鸦的学习精神,最后,李煜用一首《虞美人》将所有理解诠释殆尽。这样就将材料所有包含的寓意一网打尽。
  在作文审题时,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类题型:材料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立意,你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或一个侧面来构思。个性化的阅读、多元解读,对广大同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归避风险呢?会议讨论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各抒己见,兼包并蓄。《“百家讲坛”论学习》中子路、公西华、冉有和林黛玉的看法大相径庭,然而由于作者选择了会议这种形式而萃于一堂。这些不同的看法都是作者在审题过程中,由材料而得出的几种立意。没有谁是谁非,只有横看侧观。让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观念在会议讨论中自由陈述。其他题型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如话题“修养”,我们可以请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出来发言。如:战国时代吕不韦说“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明代张居正说“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一位凡人说“给老年人让座,请女同胞先行,带小孩子过马路,不随地吐痰,都是基本上的修养”,等等。
  片断欣赏:
  林黛玉:乌鸦虽然有些自不量力,可是他的学习精神实在可嘉,你们没见它那个刻苦劲儿,和香菱学诗没有二样,啧啧,我们如果有它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学习精神,还有什么事做不好呢?
  底下有说有理的,有说片面的,还有几个凝眉思索的,这时,李煜同学站出来了。
  李煜:本人无德无才,但今日诗兴大发,赋《虞美人》一首请大家听听:“你争我辩几时了/故事知多少/学习他人要思考/照搬照抄怎能学习好/拼搏精神应犹在/只是方法改/量力而行永不休/恰似滚滚长江万古流。”一词读罢,叫好声不断。
  孔老师:我们的讨论就要结束了,我知道许多同学的话都是真心话,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我们的同学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李煜同学的词更是意味久长,很值得我们一思啊!好啦,今天的讨论就结束啦。
  三、争辩——正反呼应
  在一篇题为《“To be or not, is a question”讨论会》的作文中,作者穿越历史,纵横古今,大胆的把屈原、司马迁、谭嗣同、鲁迅、史铁生拉在一起,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讨论会。这些人物用他们的言行表达了对“为理想而生还是为理想而死”这一问题的看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心志,可以了解到他们的思想,其间有和同,有争辩,在作者的巧妙安排下,顺理成章,严丝合缝。
  俗话说“真理不辩不明”。在相互矛盾的观点中选择一个,就像“两小儿辩日”,看法不同,却都言之成理,这种类似辩论赛题的作文题在中考中并不鲜见,像“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就曾作为中考作文考题。要写好这类作文,就要结合运用立论和驳论,正面陈述自己观点,反面驳斥对方观点。事实上,不管针对什么话题,争议都在所难免,辩论也时有发生,那么如何更好的展现这种观点的冲突和碰撞呢?辩论赛形式是一种很好的形式,除此之外,会议记录也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在会议上,大家畅所欲言,当然可以产生辩论乃至争吵,而这种辩论或争吵,恰恰是从正反两方面呼应了题目主旨,深化了主题。从《“To be or not, is a question”讨论会》来看,屈原、司马迁、谭嗣同、鲁迅、史铁生争论的是死还是不死的问题,其实质谈的却是“理想”,无论选择死还是活,都是对理想的某个方面的践行。
  片断欣赏:
  谭嗣同:屈原兄言之有理,为了自己的理想,流血牺牲怕什么?我愿意以我的死来唤醒民众,向封建顽固势力作最后一次反抗。“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鲁迅:谭兄此言差矣,活要看活得有没有意义,死要看死得有没有价值。“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如果不珍惜生命,即使是再崇高的理想,也只是空话,“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样,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太大的也失算”,“在中国有限的几个人的生命是算不得什么的,顶多不过供有恶意的闲人做流言的种子,无恶意的闲人做饭后的谈资”。
  四、座谈——巧用“跑题”
  对于某些部门和单位以开会为名行公款旅游之实的做法,大家耳熟能详。在《梁山泊会议改革座谈会》中,作者选择了梁山会议这种形式来讽刺,新颖深刻。妙就妙在,作者采用了座谈会这种形式,七嘴八舌,难免跑题,这跑题实际上才是正题。宋江开会原本是要对孙二娘、李逵、扈三娘进行通报批评,而“大小事宜均交由会议定夺”这一原则,让他不得不召开会议来商讨。可结果呢?却变成了建议公款旅游,宋江欣然应允。为官者的嘴脸被鲜明的刻画出来。作者对这种做法浪费民脂民膏也说得很含蓄巧妙:“兄弟们谁没有挣钱的法子?”
  座谈会发言是有着相当的自由度的,而这种自由度常常把原先的议题引向另一方向,也就是常说的跑题。如果能巧妙的利用这种跑题,也不失为作文上的一种“创新”。当然,这种跑,是一种策略,是一种有目的的跑。跑题不仅能显示发言者对座谈议题的理解能力,更暴露了其真实的灵魂。《梁山泊会议改革座谈会》从研究对孙二娘等的处罚跑题跑到了去旅游景点开会,其实是作者有意安排的,这从题目中的“会议改革”就可以看出来。作者故意用这种跑题表现众人对频频开会的厌烦,对公款旅游的热衷。从而既讽刺了那种有事没事开会的做法,又讽刺了公款消费这种行为。前面提到作文题“创新”,四位局长谈了自己颇具“创新”特色的认识,那其实也是一种跑题,四位局长的看法都不能说是“创新”。不仅不理解“创新”,反而对贪污腐败津津乐道,这样的局长不是贪官昏吏是什么?
  片断欣赏:
  杨志:“为体现领导重视与提高会议规格,芝麻大一点的小事,也要一把手参加。上月的水寨练兵动员大会,却让我等步兵将领参加会议,着实说不过去。”
  宋江:“那如何是好?”
  吴用:“自我等结义以来,凡会必开于聚义厅,众兄弟岂不心烦?我闻此去东北五百里,乃东岳泰山,山势雄伟,景色可人。倘若开会于此,再发若干纪念品,不知道兄弟们愿意否?”
  众人一呼百应。
  宋江:“可这样一来,梁山财政……”
  吴用:“从梁山前往泰山,路途甚远,兄弟们谁没有挣钱的法子?”
  五、访谈——由表及里
  “户口”是一个广为关注的话题,要想写出新意颇为不意,既然不能在立意上寻求突破,那么就要在“包装”──形式上下些功夫。高考优秀作文《要留户口城市中?》就巧妙的利用了“访谈录”这一形式,通过采访愚公、孟母这两位妇孺皆知的古人,巧妙的利用“愚公移山”“孟母三迁”这两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对教育中出现的不公平现象进行了讽刺。思想尖锐却不失幽默,语言犀利却不失朴实。
  访谈是记者和被采访者之间完成的对话,所谈的往往是比较敏感或比较重要的话题,因此,为了让访谈能够顺利进行,记者必须精心设计问题,其主要原则有两个:一是迅速让被采访者接受自己,二是让被采访者有话可说。基于这样的认识,如果以访谈形式出现,谈话应该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以《要留户口城市中?》为例,记者先从“大家都知道您老移山的感人故事”和“祝贺您儿子孟轲考上了北京大学”说起,然后再慢慢的探寻事情的真相,层层剥茧,步步追问。对于广大同学来说,如果所给作文话题无法在立意上有所创新的话,可以考虑采用这种形式。
  片断欣赏:
  记者:大家都知道您老移山的感人故事,那么您的移山工程与近日曾孙女愚妹获高考状元一事有什么关联呢?
  愚公:咳咳……我移山,我选择,我喜欢,就为了愚妹儿一人啊!我们居住在深山中,甭说重点大学,就连重点高中也没见过啊!
  记者:在深山老林里就不能考名牌大学吗?
  愚公(一脸惊诧状):在深山里就是农村户口啊!你不知道吗?!我们全家合力铲平了太行山,我们愚妹儿就算是城里人哪!城里人才能上清华。以前,我们村子里哪听说过什么大学不大学的,小孩子都在田里耕作啊!
  记者:没错没错,清华北大里,一年比一年少,看来我朝高等教育公平问题值得深究。原来城里真的是“春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啊!
  【注意】
  1、形式要符合会议记录格式。会议记录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说明会议的名称,开会的时间、地点,会议的出席人、列席人、主持人、记录人,第二部分是记录会议的内容。第一部分可以简化,但主持人和发言人一定要分清。
  2、会议内容要紧扣作文题目。形式为内容服务,采取会议记录法是为了更好的表现主题,会议内容部分一定要时刻注意紧扣作文题目,不要在会议流程的细枝末节上用笔墨太多。
  3、人物语言要精心构思。参与会议的人物身份、个性有所差异,发言的目的、影响各有不同,要想写得深刻,写得真实,就要考虑人物身份,揣摩人物心理,然后再设计他们的语言。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