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更多的心灵呵护
作者:建湖县第二中学 刘慧 时间:2009/11/8 23:01:06 来源:youlanliuhui 改编 人气:1005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表现
心理学家指出,当代青少年在以下六个方面最容易走入心理问题乃至心理疾病的误区。
一是情绪反应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现实生活中,因和家长、老师呕气而轻率选择逃学、逃课的学生屡见不鲜,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忽略了对良好情绪反应能力的培养和控制。二是行为偏执极端。很多青少年学生思维方法单一,遇上不顺心的事,就采取过激行为。三是对人际交往恐惧、敏感多疑。在与他人相处时态度不积极,或嫉妒,或冷漠。四是对他人或某种事物依赖性过强。事事依赖老师、家长的权威,还有学生对电子游戏、网络等有严重依赖,他们生活的大部分乐趣来自现实之外的虚幻世界而不能自拔。五是缺乏自我意识。自信心不足,消极悲观,过分在意别人的态度和评价,活得很累。六是性格过分抑郁。一些学生平时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跟老师同学关系冷漠,平时总是生活在抑郁之中。
这六类学生的内心世界最为脆弱,一旦受到外面刺激就会诱发各种心理问题,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平时多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这些学生。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
学生们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心理问题呢?经过思考,我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有学校因素,繁重的课业负担,现行的考试制度和评价手段给学生心理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复杂微妙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异性关系、家庭关系,以及青春期生理变化带来的困惑和躁动,便得他们“心有千千结”,内心充满了困惑和矛盾。
其次是家庭因素。许多家长在生活上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而在心理上将孩子视做可以任意处置的私有财产,从不将孩子看作是有独立人格的平等主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只重视智力提高而忽视了孩子性格、品德、道德情操的培养、教育。对孩子抱着过高的期待与幻想,一旦预期目标得不到满足,就会诉诸武力或喋喋不休的唠叨,重压之下,让孩子精神崩溃。
第三是社会因素。社会环境的变动,如经济的发展与萧条,政治动荡,贫富差距,竞争压力,恋爱关系等也都会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冲击及刺激,心理承受力差的人就会做出一些极端行为。
青少年心理教育的对策
目前,很多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专门的心理疏导老师,注意发现青少年心理健康异常的苗头,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我校特别注重让学生体验社会和接触自然,通过了解社会和亲近大自然使学生身心获得健全发展。每年一度的春季远足活动,既让学生零距离地接触美好的春天,也培养了学生互相关心、克服困难、增强意志等方面的良好品格。烈士纪念碑前的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更让学生明确了自己肩负的责任,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养成良好的人格。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主动构建团结、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一些特殊学生更应给予热情关怀。要尊重学生,在人格上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用心灵赢得心灵,平时要注意欣赏学生的亮点,如助人为乐、关心集体、善良懂事、孝顺父母等等,给他们以成功的喜悦和前进的动力。
学校还可通过家长学校、校信通等平台指导家长加强与孩子的交流,最重要的缓解压力的方法是改变家长的思维方式,除了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以外,还应学会理解和尊重孩子,学会注意孩子是否生活得快乐、健康和幸福。
总之,只要我们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采取有效对策,这样,心理教育将不会成为学生教育上的“拦路虎”,学生的心理健康将真正成为学生整体健康的关键组成部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