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的“空白”
作者:许会国 时间:2010/3/5 11:58:55 来源:laoxu 转发 人气:510
同时我不停地反思教育的现状,不停地反思语文教育的现状。
语文教育在持续衰落,语文没教育,只有教学。而这种教学仅仅为了考上大学必须的分数设置的。至于为什么要考大学?考上大学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意义?不这样做可不可以?这样的追问很稀缺,经常是空白。这种“空白”就是教育的空白,学生精神的空白。没有精神的“底子”,这种“空白”还很难弥补。比如,从小学一年级起就把孩子“掐”在标准化题海里,在培养读书习惯时候没有培养,在激发阅读兴趣的时候没有激发,恐怕以后就不大可能了?
因为“空白”,没有精神的底子,没有精神家园,没有精神归依,没有精神支柱,没有精神动力,人生就没有方向,只能随俗浮沉,与时仰俯。有人说,中国人好盲从,随大流,一个没有方向感的人,不随大流又怎么办呢?古人说“内圣外王”,“內圣”即精神家园,精神归依,自我规范,自我节制。做人有操守,做事有准则。试看09年倒台的高官们,谁没有曾经的辉煌?除了体制监督缺位,自我约束是不是也“空白”?真的是一不留神就“栽”了?人的欲望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没有“缰绳”的制约翻车是早晚的事。有人说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如果“良心”都坏了,那么这个社会能好起来吗?这个“良心”怎么就变坏呢?
目前,人们都在热议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怎么培养?怎么发展?我以为还得从教育入手?靠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打造不出“软实力”,靠赵本山的《捐助》也打造不出“软实力”,因为张艺谋们和赵本山们都彻底地“想开了”,只看“硬实力”,也称作“硬通货”——钱!
理性地说,教育不能承受如此之重,但教育要负起责任来,不能主观地推卸逃避。一切的社会问题都是教育问题,一切的教育问题都是社会问题。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应担起传承文化,育人树人的责任。其中,语文教育教学首先尽到“传道,受业,解惑”的责任。
为此,我们摒弃“唯高考论”、“唯分数论”,摒弃教师教题,学生做题,师生都陷在题海里的做法。目前,校园里弥漫着浮躁的气息,前所未有的急功近利。特别是把小学生“掐”在题海里,长此以往,教育误国,后果不堪设想。
语文教学应重返语文教育轨道,教书育人,为学生成长打好精神的底子,为学生成人创设精神家园。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学生读书习惯。以色列人把抹上糖水的书本,让孩子舔舐,让孩子尝到书的“甜头”,从而引起孩子读书的兴趣,从国民读书调查状况得知以色列国民的读书量是国人读书量的几十陪,以色列在国际上突出的科技地位是与国民的读书习惯有相当的关系。犹太民族被世界誉为优等民族也理应与读书有关。而中国国民素质有待提高的支点也应是读书习惯的培养。温家宝总理日前与网友对话,语重心长地说读书可以改变人,读书人可以改变世界。多读好书,好书使人发展,给人力量。
什么是好书?语文课本上的名家名篇就是好书,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元曲,四大名著,就是好书。一个人如果都能粗粗涉猎一遍就很了不起了,吾辈同道几人能够?如果一个语文教师经年累月不曾读书,又怎能引导学生读书呢?如果语文课堂没有读书兴趣激发,没有读书方法的指导,那么文化传承,精神引领从何谈起呢?只有教师有读书习惯,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只有教师文化自觉,才能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觉。试想,如果一个语文教师不喜欢唐诗宋词,那么将怎样与学生一起欣赏唐诗宋词的美呢?教师的素质决定教育的质量,此言不虚。
今年元月份,我在网上开了“老许谈语文”的栏目。不揣固陋,就教于方家。于我是多年积累的梳理,是学习进步的台阶,于学生是学语文的平台,也是与一切热爱语文,热爱生活,关心教育,传承文化的人们交流切磋的机会。其中《论语》选读、《史记》选读、《唐诗宋词选读》、《高考作文》、《语文试题》等和教学同步;《经典解读》、《美文美读》、《博客观点》则注重语文积淀和语文素养的提高;而《且行且吟》是我自己的“心灵菜单”。
国人是要读一点《论语》的。栏目开通后,点击率一直在上升,很是欣慰。孔子的教育思想、文化思想及政治观念在当代社会仍旧有顽强的生命力,仍旧有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儒家思想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人的言行举止,大到军国大事,小到家长里短,都可以在《论语》里找到范式,找到归依。特别是在国民道德修养方面,如:“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等经典名句至今仍具有普世价值。
读《史记》,司马迁“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含羞忍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宏愿,可谓独步古今,傲视天下读书人。读《史记》,知往事,思来者,规划人生,演绎人生。
至于《博客观点》、《生活广角》栏目属于“语文大视野”,让我们倾耳聆听智者的声音,擦亮眼睛关注这缤纷幻化的世界。让我们不再迷失,活得有定力,活得有方向。
诚如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可成为精神生长的沃土,我曾经拂之不去的困惑,就能一定程度得以化解。我们的精神世界就变得丰盈而不在“空白”,生活从此精彩无限。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