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语文教育百年历史回眸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文字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2/30 12:33:0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740字。
现代语文教育百年历史回眸
作者:王本华
从1904年清政府“癸卯学制”规定语文单独设科至今,现代语文教育已经走过了整整100年的历程。现在,每年在中小学接受语文教育的学生数以亿计,我们国家语文教育的规模由此可见一斑。站在百年的门槛,回首现代语文教育曾经的风风雨雨,深深的历史感和厚重的责任感使我们禁不住要总结一下百年来的得失,尤其是要检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本文准备从理念兴替、教材更嬗和教学法探索三个方面来呈现自己的思考,管窥蠡测,就教方家。
一、语文教育理念的兴替
百年历程,如果没有教育理念的激烈交锋,没有“思接千载”的历史传承,没有“视通万里”的异国镜鉴,那么语文教育岂非一潭死水?语文改革也将无从谈起。可喜的是,百年中我们至少有三次激烈的理念冲撞,那就是:文白之争;“语”“文”之争;工具性与思想性之争。理念碰撞的结果,最终归结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新世纪之初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最精要的概括,也逐渐成为语文教育界的共识。
文白之争起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最初主要是文言与白话的写作问题,随着争论的深入,最终延及到学校的国文教育。国文教育的文白之争涉及学习范本的大问题,几经较量,以白话文的胜出而告终,一举奠定了此后语文教学的基本面貌。当然,这并不是说完全否定文言教学(一直到现在我们仍然保留着成分的文言文教学内容),但从此以后,教白话、说白话、写白话,成为国文教学的正宗。
对白话的重视,使“国文”“国语”之名大受青睐,但重“文”抑或重“语”,观念不同,使得称名之争又历数年。然而千年的文化积累和源远流长的传统语文教育又怎能一并舍弃?所以,至20世纪50年代,以叶圣陶先生提出的“语文”统而概之,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并一直沿用至今。叶老的“语文”之名,肯定了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并重,基本解决了“语”先“文”先的争论,但也给后来的许多难题如“语言与文字”“语言与文学”“语言与文化”等埋下了伏笔。
称名既定,“语文教学的性质”又起争论。思想性还是工具性,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此种讨论自建国起一直到上世纪末,一直是语文教育界争论不休的话题。这期间,1962年张志公先生发表《说工具》一文,强调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同时指出语文教学中天然地具有思想性,从此以“双基训练”为特点的语文教育,虽经文革阻断,却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训练体系和教学体系。然而,工具性的过分突出,导致了语文教学重分析轻综合、重条分缕析轻整体感悟的倾向,影响了学生对选文人文意蕴的赏鉴揣摩,影响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最终导致了20世纪末关于语文教学问题的大讨论。 这场讨论最后以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试用稿)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表述作结,重新界定了语文教学的基本性质,把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养成放在了突出的重要地位,得出了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所以说,百年探索,功不可没。
那么,多次理念的交锋是否已把语文教育的诸种问题剖析净尽了呢?语文教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