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生机勃勃
作者:hbjkxu 时间:2010/5/18 7:53:4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462
可是,我们的课堂常常会出现十分沉闷的情形:学生听课无精打采,神情茫然,精神疲惫,百启而不发。我想,这可能是教师上课激情不够,受到了某种情绪的影响,这些不好的情绪感染了学生;也可能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太艰深,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不知如何是好;也许是教师对理解还教材还不透彻,自己不知所措,使学生不知所云;或许是教师唯教材倾向太重了,抱着教材啃或依葫芦画瓢,一种论调霸天下,容不得不同的声音;可能是备课时没有备学生,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各种能力等情况没有做到了如指掌,再加上教师指导时不善变通,墨守教案……面对沉闷,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想,主要是做好课前准工作。每次课前,都要做好多方面的备课工作,既要认真钻研教材,又要了解学情。钻研教材要独立思考,富有创见,尽管我们有大量的资料,但只是一种参考,而不是照搬抄袭,即使有所借鉴,也要取其精华;钻研教材,还要精心设计,以巧取胜,以小见大,问题的提出,要考虑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会怎样回答,有几种可能性,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如何引导、启发;钻研教材,更要重视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的是方法和能力,而不是死的知识,更要重视才智的培养;钻研教材还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由此及彼,旁征博引,精致而不失丰富的课堂是会受到学生欢迎的。备课要了解学情。了解学生,才可以针对实际,有的放矢,学生缺少什么,希望教给什么,应当成为我们课前调查研究的重点,围绕学生关注的问题教学才是课堂生动的关键。了解学情,还表现在学习课文前学生进行了怎样的预习,有没有读通,有怎样的评价,产生里怎样的想象与联想,只是模糊处在哪里,怎样讨论才能解决问题等等。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我们课堂上就会有师生共鸣的基础,也就会少出现或不出现沉闷的气氛。
其次是在课堂上的灵活机变能力。课堂上我们教师的提问要恰到好处,当课前的准备没有估计到的问题难度的时候,我们要及时调整分散问题的难度。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的应变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为这是教师如何分散问题难度,或者如何启发都是很重要的,弄得不好机会无所适从。还要找准就会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使之在疑惑的状态得到老师的启发,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
只要我们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才能够把握好课堂时机,将课堂变成为学堂,使我们的课堂永远充满活力生机!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