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课改为何推不动

作者:不详  时间:2011/10/27 10:53:37  来源:网络转载  人气:401
  因为与暗自降低成分、以次充好的“价格稳定”相比,这样在明面上涨价至少是客观的、诚实的,特别是针对的是正在成长的孩子。
  日前,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了《2011年教师评价新课改的网络调查报告》,结果表明,对推行10年的中小学教育新课程改革,仅有3.3%受访教师“很满意”,而“满意”的教师只有21.3%。
  “新课改”的推出,当年曾被寄予厚望,是改革的重点项目。然而,国家投入巨大,社会各界全力支持,加上老师、家长共同努力,积十年之功,为何成绩却这样低?连一线教师都不太满意,更遑论学生们的意见了。
  “新课改”设计的初衷是好的,它力图跳出传统教育模式,面向时代要求,打造创新型人才,然而,十年过去了,孩子们的负担减了吗?他们摆脱了分数至上的桎梏了吗?他们真的更有创造力吗?
  调查报告揭去了最后的遮羞布,那么,十年之失,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新课改”的困境,再次证明了这样的道理:教育改革需全社会共同努力,回避对高考制度的根本改革,寄望于技术层面的单兵突进,结果必然是治标不治本,不仅减不了“负”,反而成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帮凶。这样的细节改革越深入,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加大整体改革的难度。
  令人担忧的是,绝大多数教师不满意,但他们不发声,或者是因为其中有自己的利益,或者是因为说了也没用,如果不是调查报告的出台,我们还以为正奔跑在正确之路上。这样的“新课改”,如果再持续10年,当各方利益固化,会不会连调查报告也展现不出真实的情况呢?
  修修补补式的教育改革效用有限,甚至会成为进一步改革的阻力。既然如此,为何不致力于改革高考制度呢?
  其实,这些年来高校自主招生、去行政化等意见甚嚣尘上,但始终解决不了诚信问题,高等教育作为稀缺资源,一旦自主,内部腐败谁来监督?怎么保障整体公平?对于那些没有关系的孩子来说,如果因此关闭了他们向上的渠道,他们该怎么办?
  在教育改革中,高考制度是瓶颈,而高考制度改革,又面临着诚信、公平等大环境的瓶颈,当一层层瓶颈的压力逐级递增时,改革就会遭遇“推不动”的问题。
  面壁十年图破壁,“新课改”遭遇的艰难,其实在很多行业都存在,根治“推不动”之困,已成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每个人都承担起自身的责任。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