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历史复习课堂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作者:杨勇 时间:2012/5/19 0:44:4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964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 如何提高历史复习课堂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历史是社会学科的基础,但作为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近年来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低。这固然有应试教育的原因,但也有老师的教学、学生学习方法不当的原因。作为一位中学历史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复习阶段通过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来促进课堂效率的有效性更为重要。
一、 困惑与挑战
2007年来到二中,我实现了人生职业的第二次转变,我由一个英语老师转变为一个历史老师。随之而来,我的职业人生进入了低谷。在我的历史课上,我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为什么我精心策划的课堂没有粉丝?为什么初一时学生不知道答案却把手举得很高,而初二时,知道答案也不举手?为什么他们愿意看坏蛋怎么炼成的而不愿看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为什么他们崇拜周杰伦,刘欢,而不崇拜我们?为什么我们讲得口干舌燥,慷慨激昂学生却呆若木鸡,不买我们的帐?为什么有的学生在我们的历史课上做起了法语作业,为什么初三学生在谈起中考冲刺时说,我们是核拉可思的雕像?为什么?”因为我们一直在墨守成规,我们在穿新鞋走老路,因为我们没有创新,没有改革?于是我们决定要改革,要创新,要向课堂要效率,要通过提高课堂的情趣性来提高课堂有效性。我们初二备课组在初三备课组的榜样引领下,在初一备课组浓厚课改氛围熏陶下,不甘落后,潜心教研,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经过归纳总结,我们认为以下几种方法最有效。
二、方法与策略
1.先学后教,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每次上课之前,除让学生了解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之外,还要求学生能在每节课的教材中发现1—2个与现实联系比较密切或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问题,让他们在心中有自己学习的重点、难点、疑问,培养他们主动求知的意识。再现历史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如在学习《土地改革》一课时,我们从电影《白毛女》中选取素材,同时还精心选取了一组历史任务画面:然后提出问题:杨白劳的人生悲剧,喜儿的爱情挫折说明了什么?使学生由杨白劳的人生悲剧联想到封建地租和封建土地制度,最后通过对比讲解土地改革的意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又取得了明显的学习效果。
2.运用语文教学法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果
自古文史皆相通。历史与文学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任何文学作品都产生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同样,任何历史内容都是依靠文学形式记录下来的。因此,我们在历史课中大胆引用语文教学方法组织历史课堂。即对历史的表述是可以借鉴语文教学方法的。如:在讲述历史时间和历史人物时,运用记叙文和小说的表现手法,按照时间、地点、场景和故事情节等要素或叙述、或议论、或描绘、或抒情,再现历史的过去,生动活泼,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讲述历史原因和结果,分析历史观点,介绍历史场景及历史文物时,则采用议论文、说明文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逻辑性强。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有的同学将学过的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编成了诗歌,“两弹一星壮国威,一箭多星能收回,常娥奔月不是梦,太空行走国旗挥。”有的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变迁变成了小品“光棍汉的桃花运”用艺术的方法突出了历史巨变。实践证明,历史教学参考语文的教学方法是很有益处的。例如听写已成为我们历史课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3.以历史课教学中的知识串联法来组织活动,以活动促探究。
所谓知识串联法,就是抓住历史线索,把整个知识点连成一条线来学习或复习的方法。比如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列出大事年表;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一定的地点、区域或国别范围来讲授历史;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一个重要历史任务,往往贯穿了整个时代。中国民主革命史于孙中山、毛泽东的名字几乎密不可分;以历史事件的发展为线索,讲清起因、经过和结果,就可以让学生知道每一种历史现象的兴衰过程。
以上是我们初二历史备课组的几点做法。由于我们的课改还处在探索阶段,我们将学先进,找不足,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为此我们制定了目标和标准:总体目标是:让每个人在课改中找到成功。
老师们,辛勤的园丁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们:改革是大势所趋,课改势在必行,让我们将课改进行到底,让我们的人生因课改而更精彩,让我们的学生因课改而更成功,让我们的学校因课改而更辉煌,让教育因课改而更神圣。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