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校际教研交流心得
作者:长顺县摆塘中学文科组 王应学 时间:2012/6/28 21:29:31 来源:王应学原创 人气:2260
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展现学校精神风貌
1、强烈的集体精神,学校的坚实堡垒
进入塘边中学校门,没有学校故意安排的夹道欢迎,我们却享受教师们自发夹道欢迎的礼遇:尽管事后得知塘边中学的老师没一个在学校里面住,为了我们的到来,老师们一直在学校等候,没有“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口号,但在热情的问候和暖暖的握手中让我们感到贴心的温馨。还没进行教学交流就让我们感动的是,对一群素不相识的“朋友”,两个年轻女教师为了接待我们,竟把两三岁大小的孩子扔给爷爷奶奶,把我们安顿好,晚上十一二点钟才回家。而且学校所有老师对我们这群“客人”,不管是认识的不认识的,问好、打招呼、安排去坐、端茶、送水等可谓无微不至。他们对学校满怀激情,充满热爱和责任,每天起早贪黑(下晚自习还护送学生回家),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看不到他们疲倦的神态,看到的是那份自信、执着和热情。相比之下,我们汗颜啊!
2、过硬的专业本领,超强的驾驭知识能力
在“同课异构”的教学交流中,我们派出功底深厚、经验老道的万琪老师与他们上一节语文课(数学由黄龙清上),在同一篇课文教学中,万琪老师以精美的课件深深吸引学生,他的镇定和从容让陌生的课堂有条不紊,一句“我发现我们七(5)班同学的想法出奇的一致”打破了课堂的僵局,把学生引入积极的学习中,体现他课堂的随机应变,出色地完成了“同课异构”的教学展示。然而,塘边中学杨泉老师在七(7)班的传统教学让我眼前一亮:她注重学生倾听——听老师讲述和同学回答习惯的培养。我认为倾听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在合作过程中,有效的倾听能帮助学生从别人的发言中摄取有用的信息,加以利用,使自己的发言更精彩,也可能会触发思维的灵感,同时它能帮助学生综合别人的意见,然后有条不紊地反馈给老师和同学。所以在听课中,我注意到:学生听课非常认真,并且在筛选、过滤老师和同学的答案,以至于在回答问题时简洁、扼要。也许这是对“珍宝在教化心灵、荡涤乖戾之气、养成君子之风”的最佳诠释罢了。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杨泉老师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说到传统教学,可能很多老师想到的是“填鸭式”和“满堂灌”、“自导自演”、“自问自答”、“教师包干制”等。但是,杨老师那循循善诱和谆谆教诲,引导学生跟随着她的思路去学习,她孜孜不倦的讲授和示范,让学生乐学、会学。她循序渐进和深入文本的讲解,使学生学精、学透。整堂课没有沉闷,没有压抑,“授之以渔”俨然成为这节课的主轴,贯穿一节课的始终。我在沉思,到底是我们的学生不行,还是我们的认知、研讨肤浅,还是我们对教学研究不深入,或压根儿还在敷衍?我想古人有云:“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勤学而交流, 则博学而睿智”值得我们认真去品味。
二、良好的养成教育,树学校文明旗帜
塘边中学距离县城98公里,位于惠水、平塘、罗甸三县交界,从地理位置来看,属于“三不管”地带。按常理,这种地区的社会治安较差,不好社会风气很容易玷污和腐蚀学生的纯洁性,学校的管理压力应该不小。然而,塘边中学学生的言行举止及他们的养成教育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彻彻底底地改变了我的偏见与看法:千名学生偌大的一所学校,从教室到过道、楼梯间、侧所墙壁,没有一个被摸黑的手印儿,更谈不上脚印了。学生遇到老师彬彬有礼,点头问好,不管是本校老师还是外校的陌生老师、不管在校园还是街上,都呈现出他们对老师的尊重。学生的自觉性让我叹服:千来学生的学校,算不上大型也称得着有规模了吧,课间操楞不需要班主任操劳:运动员进行曲一响,学生井然有序地到操场列队,旗台上就只站着德育主任一个在监督足矣。操毕,则是女先男后的顺序回教室,主任不作教训,校长不用指示,值周教师不作要求,学生抓紧时间上侧所、做好下节课准备。中午之时,校园一片寂静,千把学生的学校,没一个学生充分利用这个时间“锻炼”,凸显“午休”的习惯。令我敬佩的是:塘边学生潜心学习,做到了一心向学。无论是课堂还是课下,学生给我的感觉就是“学习就是生命,学习就是一切”,心无旁骛。塘边中学注重精神塑造,注重文化氛围的创设。在校园中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教育和激励。教室的文化建设清爽,让人在教室感到宁静而不浮躁。校园楼梯间及过道两旁,有各种励志名言牌,其多数为学生自创的警句,如“抢先机,日日勤学苦练;比状态,步步踏踏实实”。人们常提的“环境育人”难道还不足以启迪我们?吾之认为: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应注重少而精——精辟、经典;花而亮不是文化和环境育人的真谛。同样,对学生的教育可以时时提醒,但不能天天课间操都在念叨,适可而止,不然会使学生反感,领导的威严也将慢慢逝去。因为每次课间操的教训、指示、要求都占学生不少的时间,很多时候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被占去了,学生能听得进去么?如此的教训、指示、要求还有意义吗?不过这只是一家之言,心得嘛,有感而发,一吐为快而已。
三、领导是学校发展的指挥棒,是学校的灵魂
此次交流活动感受颇多,对于领导层,我们没有资格评判谁强谁弱,更不敢妄加指责孰对孰非。我的看法是:只要能为学校的长远发展着想,为老师的前途着打算,团结老师,让老师有成就感和幸福感,老师能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这样的领导都是好领导。
在此我无心说什么,我只是把过去在学习培训中所作的笔记与过去当过领导的、现在在当领导的、未来想当领导的各位同事共勉:少一点埋怨,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刻薄,多一点包容;少一点猜忌,多一点信任;少一点鄙夷,多一点欣赏;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帮助;少一点制肘,多一点支持;少一点扯皮,多一点配合;少一点推诿,多一点承担;少一点火气,多一点涵养;少一点傲气,多一点谦逊;少一点官气,多一点服务;少一点随意,多一点规范;少一点集权,多一点民主;少一点武断,多一点沟通;少一点消极,多一点主动;少一点私欲,多一点公心;少一点权欲,多一点责任;少一点本位,多一点全局;少一点虚荣,多一点实在;少一点闲话,多一点实干。
总之,塘边的交流学习,我们不虚此行。我们一定学先进,找差距,补不足,促进步。五月的牡丹盛开,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学校领导的关心和重视,摆塘教学的新理念之花会怒放枝头,傲视群芳!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