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积极性的点滴做法

作者:新桥二中校长 丘明星  时间:2011/1/15 9:37:2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4682
  教学改革,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需要。在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大潮中,校本教研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无论教师、学生还是校长均因此而受益匪浅,同时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就我校如何提高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积极性的点滴做法与各位同仁共享。
  一、领导要认识到位,重视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的重要性。
  对待学校的教研活动不能只是列上计划,领导要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其身正不令则行。领导就是榜样,领导就是标杆,领导应该和教师一起研究、一起成长,并始终走在教师的前面,教师才能信服、佩服,才能听领导的,才能在领导的指引下积极参加校本教研。
  二、制定并严格执行校本教研制度,激发教师积极性。
  计划是活动的指南。没有计划,活动就会盲目、随意,活动的效果可想而知;有了计划,活动就有明确的方向,就能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每当开学之初,学校就要召集教研组领导机构成员研究部署本学期的校本教研事宜。计划的制定主要是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力求做到活动内容充实,形式灵活多样。教研的模式有专题学习式、主题研讨式、课题研究式、经验交流式、问题提交式等等。
  三、校本研究要注重实效性。
  严格地说校本研究就要立足于本校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一些与教师自身的教学有切实利益的问题,避免“假、大、空”现象。从教育教学科学性、可操作性、创新性和本校教研的人文性出发,研究和探讨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或新型教学模式,推进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教研中要突出教师的作用,教研的结果要体现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收效。这样校本教研不仅具有“为了教学”、“基于教学”、“在教学中”的基本特征,而且为教师开辟了学习、合作、对话、成长的现实途径,让他们在讨论交流、观摩评析、互帮互学中,充分感受到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体验到参与校本教研的快乐,最终实现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四、改革教学评价办法,保障校本教研的实施
  如果不改变现行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只看学生考试成绩的片面做法,校本教研将难以开展。因此,为了保证校本教研的实施,并激发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就必须改革教学评价办法,变单一的考试评价为多元评价。学校要重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从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态度与热情,教学设计能力与课堂教学艺术,评课说课能力,教研教改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这样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增强课堂教学改革意识,从而推动校本教研不断深入开展。
  五、积极引导,建立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体制与激励机制。
  学校成立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组成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推进协调校本教研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较为完善的激励制度和奖励办法,对校本教研成绩显著的处室和个人予以必要的奖励,并纳入教师考核;制定校本教研规划和年度计划,清晰地明确校本教研的目标、任务、途径、方法、措施,并让每一位教师充分了解;完善校本教研规章制度,并明确责任,严格落实,要知道,不能有效落实的制度是空制度,没有任何意义;领导要正确处理事务性工作和校本教研的关系,要保证积极参加活动,为教师树立榜样,同时引领教师,很多情况是因为领导不重视、不积极,才造成教师校本教研积极性的下降。增强互动性且多让老师们在校本活动中有所得、在活动后有所得,老师们就会更乐于参与。作为组织者,除了要在活动前做好策划、在活动中做好串联,还要在活动后多多辛苦----多做一些提炼、总结老师们的好的做法,让老师们感到有收获,这样才能保证校本教研活动的效果。
  六、有效地组织教研活动,切实调动教师积极性。
  校本教研活动组织的好坏,决定着其质量的高低。一般说来,要组织好一次校本教研活动,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作好前期准备工作,找准真问题是校本教研活动的基础和起点。
  要组织好一次有成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关键是要提炼出一个有意义的研讨主题,抓准要解决的问题是关键。发现教师存在的困惑并且提出问题,是校本教研活动的起点,它从根本上决定了教研活动能否正确、顺利地开展。为此,在活动前要作好充分准备:
  1、有针对性地确定校本教研活动内容。可以通过先调查来确定。调查的方法,可以是问卷,可以是询问,可以是小型座谈会,可以是现状调查;调查的对象可以是教师,可以是教研组长,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学生家长。对调查来的材料,要进行分析、研究,要抓住主要的、主流的、普遍的问题,有代表性地、有针对性地确定校本教研活动的具体内容,满足教师实际需求。为此,一方面必须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和教师一起去观察、调查,寻找在教师中存在比较普遍的真问题;另一方面又不能就事论事,就问题谈问题,而必须通过认真研究,敏锐地发现问题的实质,从而将问题转换成一个明确的研讨主题。
  2、根据活动内容,确定益于实现目标的最佳校本教研活动形式。即以具体的活动内容为依据,确定是观摩学习还是研讨交流,是专题讲座还是小型交流等。
  3、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校本教研活动的主干。即讲座、交流、讨论则要有中心发言人;研究课、观摩课、实验课则要好好确定执教教师等。
  4、准备并审查相关材料,提高材料质量。如审阅、指导、修改观摩说课材料、讲座发言材料。研究、指导执教教师撰写并审查、修改教学方案,审查观摩课、研究课,安排和指导试讲等。这些工作,组织者都要身体力行地去落到实处。
  有了这些充分的前期准备,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时,就不再处于茫然状态或是随机式的即兴发言,而是有条有理有据有深度,才能使得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得十分有效。
  (二)确保教师的主体地位是校本教研活动的关键。
  校本教研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教师们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了保证。校本教研活动必须是教师自己从内心中需要的活动,必须是教师以主体的身份积极主动要求参加的活动。为了确保教师的主体地位,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教师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教师们应该享有主题的知情权。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的所有人员,应提前了解教研主题,查阅资料,收集案例,作好发言准备。教师们应该享有确定主题的参与权。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应在教师的亲自参与下才确定下来,应是教师从感到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实际问题中选择出来的。从发现和提出问题环节开始,就应确定教师的教研主体地位,而不是到了召开讨论会时教师才参与进来。正因为教研主题是在教师的参与下共同确定的,教师就清楚地知道了为什么要开展这次教研活动,这次教研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自己应该如何去主动参与,从而也就使教师从“要我参加教研活动”转变为“我要参加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校本教研活动的来龙去脉都有所了解,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积极性也就发挥出来了。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应该享有选择权。就是说,在教研活动中,不是管理者或主持者去规定教师说什么、怎么说,而是由教师自己去确定应该展示什么、用什么方式展示,表达什么、用什么方式表达。正是因为选择权掌握在教师自己手中,教师就能够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主动精神。
  (三)恰当的组织方式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根本保障。
  内容和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好的内容必须要有好的形式来体现,校本教研的活动形式要为教研的目的服务,选择什么样的校本教研形式,应该首先考虑是否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关键问题;然后根据需要权衡不同形式存在的利弊,精心设计更加有利于达成校本教研目标的形式;同时,这一决策应该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作用。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毫无功效。如观摩课,就要考虑:在听课后,①是否安排执教教师说课,如要安排,重点说什么,是否限制时间,用什么方式;②是否安排讨论,如要安排,是否先小组讨论,是否安排中心发言,是否安排当前的新信息、新动向和教学的新问题等的议论环节,是否安排总结发言,谁总结发言等;③观摩活动是否提倡某种教学方法,是否推广某种教学经验,是否确定实验班,怎样确定实验班等;④本次观摩活动,是否提出些相关的问题让参会教师在教学中探讨、思考、研究,以及提出些什么相关问题等;⑤以上内容和形式怎样安排先后顺序。每次校本教研活动,以上这些方面,作为组织者、设计者,必须认真思考,精心设计、指导。再如专题讲座、经验总结、教学竞赛、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组织都应该对其过程作相应的精心设计。同时,设计者、组织者还应该把自己设计成整个活动的主角,而不只是“敲边鼓"的呐喊者。组织者要观察教师们在活动中的情况,随时了解教师们有什么意见、要求、问题,有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并把它记录下来,作为讨论、研究中的相关内容。讨论、研究时,组织者要注意调控会场,遇到发言不积极甚至没有人发言的情况,就要激发大家发言、带头发言,并讲一讲讨论、研究的意义和方法;如果因某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甚至有些上火,组织者就要设法平息争论,肯定他们的探索精神,阐明教学方法问题需要有这种百家争鸣精神的观点,分析他们各自观点的正确性、科学性、创新性,并通过自己的分析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分别指出他们各自的偏激处和不足;如果讨论走调,研究跑题,组织者就要及时提醒、矫正,遇到老师们心不在焉的情况,组织者就应该设法激发他们参与讨论、研究的情趣和积极性。讨论、研究结束前,组织者应该对所讨论、研究的问题和本次教研活动的情况作一个比较全面的总结。做到过程有序,内容实在有效,校本教研活动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总之,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都应该认真研究如何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把工作重心从学校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转向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上面来,切实做好校本教研工作,调动教师校本教研的积极性,激励和引导教师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有力地推动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成长。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王余兴 于01-20 13:33发表评论: 第1楼
  • 挺好的一篇文章!!!!!!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