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教学案例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语文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5/29 15:09:1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780字。

  《登高》教学案例
  锦州中学语文组 韩慧颖
  一、概述
  《登高》是语文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第三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诗歌。本册书共有两个单元的古代诗歌内容,依据教材中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并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诗歌单元教学的总目标,即以典型诗歌为例,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和一些技巧,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杜甫及其作品;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对作品进行反复阅读,从诗歌的内容、意象、语言这几个方面体会此诗所要表达的感情思想;使学生掌握鉴赏古诗的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用现代的观念去审视、理解杜甫的思想。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二学生是刚刚接触诗歌鉴赏,还比较陌生,让学生熟悉诗歌语言,把握诗歌内容,并通过语言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策略
  1.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熟悉诗歌语言,把握诗歌内容,并通过语言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学会借助意象来品味意境,进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教学PPT、自制教学图片。
  六、教学过程
  1.导入语:我们中国的文学起源于诗歌,而诗歌最鼎盛的时期是在唐朝,唐朝几百年的历史中,诞生了两位声名显赫的诗人:李白和杜甫。有这样一个比喻,说李白走到山顶的时候,盛唐的太阳已经过午,对于李白这可能是件幸事。但对于比他小十二岁的杜甫来说,不幸或许才刚刚开始。杜甫与李白张扬的个性、显赫的声名相比却显得那么窘迫与暗淡,反差之大,真可谓泾渭分明。的确如此,李白给我们的感觉永远是沿着大道一路醉酒当歌,俊傲狂放;而杜甫恰恰相反,他的一生都很郁闷。幼年丧母,少年多病,青年赶考不幸落榜,正值风华岁月,却赶上了战火连连的“安史之乱”,他一生流离失所,晚年又疾病交加,但庆幸的是他没有就此沉迷下去,正是这些苦难,这些经历锻造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