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阶段与教育错位改革
作者:温铁军 时间:2017/2/27 14:02:31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409
我们的农业为什么搞成这样?完全按照西方模式是不行的。为什么不行?即使在工业化条件下,世界农业也分三大类:第一大类,现在大家脑子里想的,电视里画面出现的,大拖拉机一开,大农场一望无际,非常漂亮,这个画面不是中国,这种大农场世界上只有不超过十个国家才有,都是殖民地,而且都是来的外国人把本地人大部分减(xiao)少(mie),把资源占领了,就形成了大规模农业的条件。比如说美国、俄国、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巴西、澳大利亚等等,基本都是外来殖民者占人口的绝对比重,一般都在80%以上。美国98%以上,巴西是85%以上,澳大利亚大概也是90%以上。总之,得是80%以上的外来人口占了资源才有大农场,大农场对应的就是公司化、产业化。因此,这种模式只在世界上不到十个国家能够客观上有条件。连早期的欧洲国家,他们都没有大农场。你到欧盟国家去看一看,欧盟15国只有小农场,而且不是专业化,欧盟15国的小农场的60%是市民在搞农业。市民搞农业就要求绿色,绿色运动在欧盟国家发起,因为欧盟至今仍然是小农场为主,这是第二类。
接下来第三类就是东亚。东亚在远东之远,远东这个概念是到印度那儿,近东就是地中海这边,中东就到了阿拉伯这边,远东到的印度。远东之远就是我们这边,当年西方人在殖民扩张的时候,我们这边是来的很少。所以,这一边原住民,像我们都是原住民,没有被减少,反而在不断的增加。所以,原住民为主的国家基本都是小农经济,在越南、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在所有这些东亚国家和地区,无论何种主义,不论何种体制,不论何种政府,也不论何为领袖,都是小农经济。而这个世界上,东亚国家的土改,也是不论何种主义、何种政府、何种体制、何种领袖都是人均分地。连当年美军占领之下的日本,推行的土改也是按人平均分地。这些又和西方人讲的土改,在德先生和赛先生的领导下开展的土改不一样。世界上凡属于按照西方人讲的德先生、赛先生领导之下的土改几乎都没有成功。到非洲、拉美、南亚去看看原被欧洲殖民者控制的这些国家,他们也要搞土改。有没有成功的呢?没有。即使有少数地区的部分成功的,现在也都找回去了。比如1954年,大家知道埃及纳赛尔搞了革命,建立了政权,赶走了殖民者。他上台以后开始给农民分地,他只给百分之二十几的贫苦农民分到了地。后来换头了,萨达特上台,不承认了,原来分给农民的地也不承认,但是农民已经种上了,地主已经打跑了,搞了一场农民革命,20%多的农民分到了地,地主也就放弃了。现在说这些地方发现石油了,二代地主又回来了,要反攻倒算,说这个地不是你的。农民说我已经种了40年,纳赛尔时代就给了我了。说你拿地契来,说地契都烧了,都革命了,不承认,因为第二代领导人都已经否了。第二代领导人非常关键,第二代领导人把第一代领导人土改的革命否了,所以后来的二代地主就来反攻倒算了,现在发生相当严重的冲突。这些事当然大多数在现有知识谱系下的知识分子是不去调查研究的,我这个人有毛病,老跑这些发展中国家调查这些事。尼泊尔土改,中国人很少调查,我去调查了,去了三次。墨西哥的土地革命我去了三次,巴西的无地农民运动我去了两次,印度的土地问题我去了四次,埃及土改因为比较远,不太好去就去了一次。大部分都是在做当地这些事是怎么回事,做的结果发现确实按照西方人给定的制度体系和知识谱系来推进土改的发展中国家,几乎没有一个成的。而成的只有东亚,东亚又恰恰是早期亚洲文明所形成的文明的扩散,导致历史记忆的积淀,最终形成的是整个东亚的基本制度,土地制度这个制度模式是一样的,制度的内涵是一样的。东亚是另外一种,世界上单独的一种方式,这个方式所形成的对应的形式就是综合农协,或者叫农民综合性合作社这种形式,而不是大公司,不是产业化的。
现代教育的后果
当人们开始在到处讲普世价值的时候我倒也不反对,我只是想提一个问题,普世价值如果放在经济领域,认真讨论一下,至少在农业上还找不到,普世价值第一个层次是普遍性的经验,根据普遍性的经验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这个普遍意义的理论就具普世价值,应该是这样一层层递进。归到经验层面上,到我们农业领域,我们找不到全世界可以普遍应用的统一的经验。其它领域我不知道,我不参加讨论。我只提醒一点基本材料,在农业领域中好像还不存在能够普遍适用的经验类别。至于理论得从经验来,经验上我们还找不到。
刚才说的问题就在这儿,既然我们刚才讲到的知识谱系比较强调世界一流、国际知名。但是你得看到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基本体制矛盾,十多年前我在写三农问题的时候讲制约中国三农问题的两个基本矛盾,第一个矛盾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你学不了,人家是人口少,资源好,不仅是这儿的资源好,人家还到世界上其他四个大陆,北美、南美、澳洲、非洲又弄了大块的资源。所以盎格鲁-撒克逊可以在那儿,他占的地方,并且把原住民减少了,他占80%以上才有这种模式落地的可能。你有本事把中国十几亿人多少多少亿送出去,也弄几个大陆,也把当地人有办法减少,当然我觉得中国人下不去手,你也这么干,就把那个模式搬过来了,所以第一个是资源决定你搬不过来。第二我们在这种条件下追求工业化,其结果一定是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就不能拿一个体制下适用的,即使那套东西你搬来适用也未必适用农村。为啥?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