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阶段与教育错位改革
作者:温铁军 时间:2017/2/27 14:02:31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405
所以我们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条件下,实在是不能微笑了。我得提醒教育方面的主管领导,各个部门都在呼应中央强调的三农问题是我们部分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唯教育部门从不强调。甚至有的校长说,三农问题在中央是重中之重,在我这儿排到十位以后都排不上。当然有的大学生自己受不了,我们是农村的,我们要为了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做一点贡献,他们自己组成支农社团,获取乡土知识,提升知识的时候,他们的校领导说什么。在这些事情上,我笑不起来了,我得跟大家说,一方面农村的教育是一个抽水机,把可以成为人力资本的农村人力资源抽走了。另外一方面,我们又没有开展适应乡土知识和乡土需求的地方教育。我们也没有适应农民利用自然资源,开展本地化、多元生产的这种技术服务。这个体系没有,这不是严重的缺失嘛。我们在城乡二元结构之下,我们可以说在三农问题强调之前,国家把百分之九十几的教育资源给了城镇以上,而留给农村的大约只有7%。农村人口在那个时候,户籍人口仍然占70%。而大部分被拔走的,除了青壮年劳动力被城里的劳动力市场抽走了,教育把最好的人力资源抽走了,金融把农村中的余钱抽走了,房地产把农民最宝贵的安身立命的土地占有了。所以结构性的错位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在加剧,这就是现在的严重的问题。因此农村教育的结果是推行知识教育,导致人才流出,叫掐草尖,这个大家都已经知道了。
我们所说的城市化,让农民进城,你们看看农民进城的情况,我们一直主张打败城乡二元结构,但打败城乡二元机构要从调整着手,不像有些激进的朋友说的只要怎么样就能怎么样,这是非常复杂的渐进的过程。我们说城乡统筹真好,你先把那些已经进了城来打工的农民,把他们统筹成财政覆盖的人口好不好。不可以,甚至连同大学毕业生,我刚才说的蚁族,也不在城市财政所覆盖的公共开支范围内,因为这些人没有户口,属于非正规就业,就是没有解决户口的就业。所以我们今天要求的无外乎就是请真正做到公共财政阳光普照。
还有个麻烦在哪儿?我们都知道,要想推进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财政得达到一定的水平。而我们这个改革,其实是危机条件下的改革,每当遇到危机,财政占GDP的比重都是下降的,出现一次危机就下一次,不危机就平的,有危机就掉下来,这个看的很清楚。很多知识分子朋友崇尚欧洲的福利社会主义,我们也曾经试图改我们的政治,改变成北欧的福利社会主义的政治。但是你们得注意,第一位瑞典,他的财政占GDP的比重61.7%,丹麦58%,芬兰54%,奥地利52%。北欧国家,挪威58%,财政占GDP的比重非常高,而且基本上是以富人纳税为主,才能够维持得住公共财政阳光普照。我们最低的年份,接近于10%那个线上,九十年代我们的激进改革发生的时候,我们的财政占比最低时只有11.3%,和61.2%的瑞典没法比,和58%的丹麦也没法比,和很多的欧洲国家都没法比,你们知道欧洲人说什么,说请中国多点社会主义。这个话,说的不是特别合适,因为我们属于我们这种类型的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跟他不一样。如果看问题的实质,财政占比太低,是不可能承担公共职能的。很多九十年代过来的人都知道,那时候下岗分流减员增效,还没有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什么都还没有,叫裸体下岗,不太好听,总之是扒光了推向社会,啥也没有。这种情况在九十年代发生的时候,其实是财政占比最低的时候发生的。那时候不仅是养活不了国企职工,也养活不了官员,也养活不了军队,那时候出现了大量的问题,包括军队都在走私。到ZRJ当总理,坚决禁止军队办公司,不许军队走私。现在请大家注意,我们今天的民生新政,很多人骂,你们注意没注意,现在的财政占比不过21%,我们离北欧,还只是人家三分之一,离一般的西欧,我们是人家的二分之一还不到。所以客观得来说,我们要想达到这个,必须调整的首先是财政税收体制,但是财政税收体制现在是最难调。为什么?你想让富人纳税,就凭你们?你们是人大的吗?还是你们是政协的?人大、政协里面那么多雷人提案,有一个是提出让富人纳税的吗?真正的问题就在这儿。为什么财政上不去,富人不纳税,到现在为止,我们仍然70%的所得税是工薪阶层纳的。你们说这种制度是进步了呢?还是不进步了呢?为什么那么多人说很多大话,就是不拿最关键的问题来说事呢?最关键的问题为什么迟迟不提出来?所以你们在网上搜一搜,哪个媒体说这件事,哪个知识分子说这件事,还是哪个委员说这件事。稍微让你们深入一些,问问为什么不说?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为什么不说?好了不解释了,再解释我犯错误了,我把犯错误的机会留给你们。
(作者:温铁军,察网专栏学者,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系2010年6月作者在“新民教育讲坛”第十一期的演讲实录节选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