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理解
作者:佚名 时间:2005/11/1 21:45:1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862
早在我还是位师范生时,耳旁就不断回响着“讲台,是塑造灵魂的地方”,“教师可分为教师匠、名师、人师三类”那时,踌躇满志的我就暗下决心:尽我所能,塑造高尚的灵魂。倾我所有,完成我神圣的使命。
正是因为有了这崇高的目标,我才能始终以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才能以饱满的精神,高度的热情,顽强的拼搏精神来对待工作中的所有挫折。我心中有着一种对学生的爱。正是这种爱,使我愿以我的努力来换取学生的轻松学习;正是这种爱,使我能够想法走近学生的心灵;正是这种爱,使我逼自己去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设法去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学习中、生活中、思想上的种种困难,也由此博得学生的信赖 可以这么说,这博大的师爱是我一切工作的动力,它代表着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代表一种责无旁贷的责任;它似母爱,却为母爱的升华,因为它比母爱更博大;是知识与情感交融的奉献。
对于一名新教师许多时候,我缺乏经验,但由此也使我不拘泥于陈规,在开展各种活动时,能够信任学生,坦诚地向学生征询他们的意见,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班极的主人。我在教育学生时,始终是凭着一种自控力,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理解学生,然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势利导,让学生在交谈中能够自我批评,自我监督。在我理解中,爱学生不是板起脸孔,整日说教,不是心慈手软,放任学生,而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高中学生,正处于性格发展中的重要阶段,他们渴望被老师理解,渴望有人能够以朋友兼师长的关系探讨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这些都不是用说教的方式就能解决。爱学生,就必须努力去理解学生,尽管理解每一位学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我们也必须尽力去做。为什么说这项工作十分难呢?因为我不仅要当班主任,还要教书。对于一个缺乏经验的老师来说,一切都在摸索。要理解学生,那就必须善于观察,善于与学生交谈,以坦诚的心去面对学生,使学生愿接近你,向你敞开心扉,让你走进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也只有走进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你才能知道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了解他们的情况后也不见得真正理解他们,因为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主体,正在发育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因为一些事情关起心门,也正因为如此,才要求老师要有一种始终如一的爱,一颗细致入微的心,一种高尚的思想境界,如果对于他们的问题你本身不是较为正确的认识的话,可能无法解决他们的问题,正是因为有着对学生的爱,我才能随时随处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也才不断要求自己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武装自己,尽自己所学,所想去为学生排解各种困扰。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还有一首歌中有这么一句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工作以来的不懈努力,我赢得大部分学生的信任,学生都能友好的与我交谈,坦诚地谈他们内心的想法。除此以外,他们也以自己的方式回报我所付予他们的爱与理解。当我工作中受挫折时,学生总会以他们真诚的语言来安慰我;当我安排各种班组任务时,他们也总能理解我,十分合作地完成各顶任务;曾有一位同学在笔谈中谈到“老师,你是我们学习上的老师,生活中的朋友”。学生们用他们热情坦诚语言表达他们对我的爱,让我觉得十分感动,师爱不望回报;然,初为人师的我却有幸得到如此丰硕的回报,让我相信自己:生命的永恒主题在于爱,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只要能以永恒爱心来对待学生,理解学生,那我们将能在新世纪里奏出一曲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乐章。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