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明辨、表达——高考诗歌鉴赏方法例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0/20 20:47:1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100字。 
理解、明辨、表达――诗歌鉴赏方法例谈 
临沂第三中学         张萌苗 
                       临沂西郊实验学校     张秀志   

古典诗歌鉴赏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不理解诗词内容,把握不住诗词的情感基调。二、不明确鉴赏角度,答题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三、没有清晰的答题思路,或逐句翻译,没有分析论述,缺乏深度;或开篇就具体阐释,没有观点句,让人不知所云;或观点和材料不一致,忽这忽那,枝枝蔓蔓,不能自圆其说;或抛开原诗,引经据典,泛泛而谈,华而不实。总之,学生的种种失误,致使此题失分严重。 
如何克服以上弊病,争取诗歌鉴赏这个新的得分增长点,是师生共同关注的奋斗目标。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和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训练思路,那就是――理解、明辨、表达三步鉴赏法,即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歌,找准答题角度,准确清晰地表达。三步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螺旋前进,是提高诗歌鉴赏水平,增强诗歌鉴赏能力的新思考。  
一、正确理解诗歌。 
正确理解诗歌,是鉴赏诗歌的第一环节,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内涵。 
首先要读懂诗歌内容,能把诗句所描写的内容翻译成现代汉语,或能够再造诗歌所创造的意境。为了使这个环节不出现失误,笔者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四读:一读诗题。诗题是诗歌内容的高度概括,它能帮助考生迅速框定诗歌内容范围,明确诗歌类型,把握诗歌主旨,如2004年全国卷中《秋思》,一看诗题就会明确本诗属于思乡诗,抒发的定是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二读诗句。古诗语言简约,内容丰富,要正确理解诗歌,就必须调动文言文知识的积累,把握诗歌善于运用倒装句、活用词等特点,能够逐字逐句地将诗歌描写的内容翻译出来,或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以及生活积累,展开充分的想像和联想,再造诗歌所创造的意境。三读诗眼或词眼。诗眼、词眼是传达诗词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如王维《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诗中的“不得意”三字,不仅交待友人归隐的原因,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平的心情,这三字是这首诗的诗眼,是理解题旨的钥匙。再如2005年春季高考题《苏幕遮》(范仲淹)下阙:“暗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本词中“相思”二字可谓词眼,它传达出词人浓重的离愁别恨和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四读注释。诗中小注或交待写作背景,或诠释难以理解的词句,对考生理解诗歌很有帮助。如杜甫的《倦夜》:“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注:①此诗为广德二年写于成都。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土蕃兵又骚扰中原;并于广德元年十月,直捣长安,逼得唐代宗李豫一度逃往陕州避难。②徂:过去;逝。命处的题目是:本诗以“倦夜”为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众所周知,杜甫一向忧国忧民,其诗或抒发时事之艰难,或抒写乱离之伤感,结合介绍写作背景的小注,考生不难解答此题:诗歌以“倦夜”为题,突出表现诗人为“万事干戈里”彻夜难眠。表达了对国事民情的忧虑,以及报国无门的感慨。 
其次,能够正确定位诗歌类型,能够整体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诗歌类型不是绝对的,根据其内容大体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军旅边塞诗、怀古咏史诗、思乡诗、送别诗、闺怨诗等等。诗歌类型不同,所抒发的情感就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