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引领,促发学生自主探究——由新教材的一堂语文课想到的

作者:诸暨市枫桥镇初级中学 蔡陆定  时间:2005/11/3 21:43:3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392
  语文课程标准理念之一是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新的学习方式会引发我们许多新的思考:学生能自主探究吗?这样的教法会影响语文教学的效果吗?自主、合作、探究似乎离我们很远,似乎有高深莫测,高不可攀之感。《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堂课的实践,触发了我对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一些想法。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从中领悟到人生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作者将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教学此类课文的目标应定位在:一是让学生概括整篇文章的内容,二是让学生领悟作者从个体的事例中悟出怎样的生活道理,领会“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深刻含义。因此,教学的关键是设计一个能概括文章内容的主问题。像这篇文章的主问题可以是:“我”碰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以问题引领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了文章的内容,就可深入到文章的内涵中去。此时自然引出这样的问题:作者从具体的事例中悟出怎样的生活道理?读了文章之后,你有些什么收获或得到了什么启示?将学习文本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
  这样的设计似乎也脱离不了传统的教法,其实,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就是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语文课堂应多设计让学生自主提问的环节。在《走》文第二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两个环节:一是读了此文后,你有什么问题发现?放手让学生提问题。二是你对文中的几个人物有些什么想法?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阅读思考,借此进行发散性的思维训练。
  实践得知:只要放手,意想不到的亮点会时时出现在课堂之中。且看学生提的几个问题吧。既然杰利是“我”最好的朋友,为什么要离我而去?当“我”跨出第一步后,“我”为何有了信心?明知自己体弱多病,为何“我”还要去爬悬崖?此类问题的提出说明学生的思维处于被激活的状态,教师应选择有价值,有新意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探究。可别小瞧了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回答“杰利为何离‘我’而去?”这个问题时,有位学生答道:杰利离“我”而去有三个原因:其一是自己没有救“我”的把握;其二是去找“我”的父亲来帮助“我”脱离险境;其三呢,是为了不失去其余四位小朋友。杰利离去的原因可谓一举三得。真是“一语惊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考虑问题的全面性让人惊叹不已。
  看来,实施新课程确实需要我们更新教学方法,将教学关注的焦点聚于学生,把教学当成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确立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探究过程,在语文学习的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道德情操。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