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老掉牙”的作文课

作者: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实验初中 易万成  时间:2006/1/7 6:19:5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778
  从事语文教学二十余年,对于作文教学的探讨,虽不能说颇有见树,却也有一些凤毛鳞角的感悟,尤其是那一堂“老掉牙”的作文课,使我对作文教学的理解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www.ht88.com
  那是一次极普通的作文课,写作内容是《我的母亲》。当我将“我的母亲”板书到黑板上时,同学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张着嘴巴,即而是一片哗燃:这“老掉牙”的作文,我们都写过N遍了!学生的反应让我颇感一些意外,我让自己镇定下来,用几乎命令的口气说:“即使是你们已经写过多遍的作文,你们也未必能把它写好,况且这是我们作文系列训练的第一次……”学生们对本次作文还是付出了较大的热情,作文很快交上来了,当我读完全部作文之后,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无一例外地写了自己的母亲是多么慈祥、多么勤劳、多么关心自己的学习,自己生病住院母亲在医院日夜守护,我们多么爱我们的母亲……文章的写法大体一致,甚至连文中的形容词都大体相近。学生们说,从小学我们就是这样写的,每次都能得到很高的分数。面对一篇篇流畅而充满真情的文字,我心里感到前所未有的沉重。我想,过去,我们不也是这样写的吗?每一句话和每个故事,都可以成为政治教科书上的经典;每一个人和每一朵花都是时尚风格的体现……我们在那些“美丽”的文章里演讲着国家、集体、社会责任……这样,“我”的父亲就可以言必称祖国的荣誉,国家的兴旺,一个收破烂的小人物定然装着“四个现代化”……我们热爱一切,学生“像向日葵”一般瞅着老师,老师“像蜡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般忘我地工作……如果是写小草,我们一定能找出小草的高尚品质;如果是写梅花,就一定想起烈士的鲜血和勇于献身的牺牲精神……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的学生却还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作为学生作文引路人的教师,我们就没有一点点值得反思的吗?
  作文评讲我作了精心准备,我“欲擒故纵”,先让几个写的“好”的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自己的作文,又让学生之间相互阅读对方的作文,然后让学生就自认为写得好的作文作出评析,课堂上学生们的精彩展示引来一阵阵掌声。我告诉他们,你们确实很认真地写了本次作文,但就结果而言,我并不满意,甚至感到一些遗憾。课堂上顿时一片宁静,学生们一片惊讶,他们摇着头,显然他们无法接受老师的“感受”。我没有急于向他们解释什么,向他们讲述了我读初二时候的一次写作经历:语文老师布置我们写《我的母亲》,写完之后在班上交流。那时,正值“文革”后期,我家六口人仅有两个劳力,家里时常出现口粮危机,母亲起早贪黑,在生产队田边的荒地上种上几窝南瓜,以贴补我们能装满肚子。我把这些写进了作文,交流课上,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写到自己的母亲是如何地热爱集体,大公无私,和资产阶级思想作斗争,当我把我的作文读完之后,课堂上一片哄笑,有人说,这样的母亲还配写上作文,这简直就是资产阶级思想的典型,阶级斗争的新动向,我委曲地哭了,我生活中的母亲就是这样啊,她是为了我们能吃饱饭才这么做的!所幸的是,从“老三界”走过来的语文老师没有批评我,下课后小声对我说,其实你写得很好,你应该为有这样的母亲而自豪。这事已过去快三十年了,但那次经历至今记忆犹新。听完我的讲述,学生释然了许多,有的若有所思,有的小声交流。我又向学生推荐了鲁迅的回忆录《藤路先生》和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让他们知道在写人物的优秀品质时,也不忘对人物个性化的刻画,如藤路先生的抑扬顿挫的声音,不修边幅的穿着,韩麦尔先生只有过节才穿上礼服,甚至平时叫学生停下课给自己浇花,钓鱼时干脆给学生放假……看到学生渐入佳境,我又不失时机的问道:“难道你们的母亲就没有什么缺点吗?难道你们对母亲就真的没有一点遗憾吗?如果有,你们何不把它写出来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平静的教室终于像火山爆发一样,压抑已久的学生争先恐后地说起来,有的说,我的母亲长期在外地经商,对我的生活、学习关怀极少,但我不怨她;有的说,我的母亲虽然经常给我添制新衣和给零花钱,但平时很少陪伴我,总是沉溺于麻将室,我很苦脑;还有的说,我的母亲脾气粗暴,动辄就对我棍棒相加,我恨她……有的同学说着竟当堂哭起来。后来,很多同学都将作文重写了一遍,他们笔下的母亲一改过去的千人一面,不同的母亲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他们笔下。一堂“老掉牙”的作文课取得如此令人满意的效果是我始料未及的。 www.ht88.comwww.ht88.com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是生活的全部,而不是点缀,作为学生,总感到作文无东西可写,究其原因是因为作文里生活太少了,或是没有生活。生活太少作文显得肤浅苍白,无病呻吟,不是沉醉在虚构的风花雪月里,就是和尚穿袈裟一般地把生活当作点缀;没有生活的作文只能胡偏乱造,以致作文面目可憎。今天,我们大谈作文创新,提倡写创新作文,仅有创新理念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作文实践中力求形式上的创新,写作材料的创新,善于发现、挖掘生活,全方位地展示生活的五彩斑澜,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在学生的心灵播撒创新的种子,更重要的是让这颗新生的种子开花结果,这是作文创新的希望之所在,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www.ht88.com

文章评论

共有 3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a 于11-05 20:16发表评论: 第3楼
  • dadffdg
  • ttttt 于03-12 13:05发表评论: 第2楼
  • gttf
  • fcfc 于03-12 13:05发表评论: 第1楼
  • yfrt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