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06年第6次新闻发布会全文实录
作者:不详 时间:2006/3/29 6:39:28 来源:人民网转载 人气:1094
[王旭明]: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我们定时定点第三次新闻发布会,今天天气特别不好,沙尘暴当中还夹杂着寒风,大家仍如约而至,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感谢。
在发布新闻之前,我在这里第三次向各位正式澄清一下,某一媒体刊发一篇不实报道文章后,引发的影响非常强烈,在第四次、第五次新闻发布会上我均对这个问题作了正式的澄清,毫无疑问,我国大学,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所有公立大学,在“绿色通道”和包括“奖、减、贷、助、免”等一系列国家资助的支持下,可以确保每一个考入公立大学的学生,这体现了公平性的原则,不存在“有钱上大学,没钱不进门”的情况,即使在高校收费制度改革以来,包括北大、清华等许多国家重点高校也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收费,保持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我觉得中国有句话叫“做事不过三”。我希望这第三次澄清后,媒体不要再进行由这一不实报道引发的各种讨论。可以讨论,但不要由不实报道引发讨论,所以在这里再次对这个问题进行澄清。
教育部:加强中小学安全工作将做七大措施
王旭明:首先今天大家知道,今天是一个节日。欢迎大家出席我们定时定点第三次新闻发布会,今天天气特别不好,沙尘暴当中还夹杂着寒风,大家仍如约而至,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感谢。
在发布新闻之前,我在这里第三次向各位正式澄清一下,某一媒体刊发一篇不实报道文章后,引发的影响非常强烈,在第四次、第五次新闻发布会上我均对这个问题作了正式的澄清,毫无疑问,我国大学,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所有公立大学,在“绿色通道”和包括“奖、减、贷、助、免”等一系列国家资助的支持下,可以确保每一个考入公立大学的学生,这体现了公平性的原则,不存在“有钱上大学,没钱不进门”的情况,即使在高校收费制度改革以来,包括北大、清华等许多国家重点高校也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收费,保持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我觉得中国有句话叫“做事不过三”。我希望这第三次澄清后,媒体不要再进行由这一不实报道引发的各种讨论。可以讨论,但不要由不实报道引发讨论,所以在这里再次对这个问题进行澄清。
教育部正在积极有效地开展代课教师清退工作
王旭明:今天我要向各位阐述的第二个新闻是关于中小学代课人员清退工作的有关情况。从上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现在农村中小学还存在着部分代课教师的情况,这些代课教师由于特殊情况,为我们国家农村教育作了一定工作,但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有效地开展清退工作。
2005年,教育事业统计结果显示,各地按照《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决定》的要求,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做好清退代课人员工作。中小学代课人员总量从1999年的81.9万人,已经下降到2004年的49.9万人。在此基础上,2005年进一步减少到44.8万人,也就是说截止到2005年为止,据我们的统计数字,中小学代课教师目前在全国约有44.8万人。这44.8万人分布情况其中分布是在农村公办中小学的大约有30万人,占农村公办中小学教师总数的5.9%。通过这个数字大家可以看到,在总的比例当中所占的比例是不高的,从几年的清退工作来看,虽然有40多万人,但在总的数额中所占比例不是很高,约占5.9%。对这些代课人员下一步将如何采取措施,做好进一步清退的工作?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完善,各地将通过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力度和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等措施,确保农村学校合格教师需求,进一步加快清退中小学代课人员工作。我们预计在尽短的时间内,将把余下的44.8万人中小学代课人员全部清退。在这余下的44.8万人里,可能有一部分教师是素质比较好、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代课人员。
对于这部分老师怎么办?我们认为对于学历合格、素质教高、取得教师资格的代课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参加当地统一组织的新聘教师公开招聘,对于其中表现比较好的代课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形式来参加招聘,参加招聘后,取得正式教师的资格。当然要取得教师资格,要有证书,根据不同的学历,有不同的要求,参加招聘。我想通过这些形式和办法解决我国某些地方存在的,特别是农村地区存在的中小学代课人员的工作。
[法制日报记者]:我了解到,大多数代课老师有的函授毕业,有的成人院校毕业没有找到工作,代课代了一两年,有些是通过招考进去的,处理时对他们的权益有没有做过考虑?
[王旭明]:需要说明的是代课教师是在一个前提下走上的教学岗位,就是没有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正式认定和正式批准,或者他是一种以不合法、不合规的形式存在。他和我们在前几年所说的民办教师的情况不一样。因此,做好这一部分人的工作,原则是什么?刚才我发布新闻时已强调用两个字即“清退”,特别强调“清退代课人员”,“清退”是什么意思,就是清理和退出。至于你说的有可能产生各种遗留问题,这个具体情况也不尽相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看。但“清退”的原则是不变的。而且经过这几年清退工作已取得非常大的成效,到目前还有40几万人没有清退,当然对这一部分人中,也确实存在着一部分各方面条件符合或者接近教师的人员,我们希望他们可以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取得资格,取得教师的正式职业。
我们清退代课人员并没有时间表,并没有说截止到今年12月31日,所有的代课人员全部清退掉,比如他可能签约两年或者三年合同,我们还是允许有这个期限的,所以“清退”工作并没有最后的时间表,就为解决各种遗留问题提供了一个空间和时间。
[香港大公报记者]:有两个问题。关于代课教师的问题。按您的说法,目前是不是有合法存在的,是不是可以继续任教?他们被辞退以后,会不会适当地得到一些补偿?44.8万人清退以后,农村的中小学的师资力量是不是会得到保证。刚才郑先生谈到学生安全问题,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我想请问一下,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承担的是什么责任,最大的处罚措施是什么?
[王旭明]:您与法制日报记者谈的基本上一致。我们没有最后的时间表来解决代课人员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为解决一些遗留问题留下了时间和空间,当然这个时间和空间也不是无限的,比方说一个代课人员和学校签订了100年合同,这当然是不合实际,当然要废除。所以我刚才强调,要具体情况,具体看。
至于您说把这些人解聘了后会不会影响教学质量,我刚才在发布这样一条新闻的时候,我特别强调了通过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补充机制和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的力度,比方说,今年北京市有不少的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全国各地都有这种行动。通过加大这项行动的力度、优秀毕业生,使他们不断补充到农村中小学去任教,我想完全是可以冲抵代课人员的缺口,不会影响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相反会使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会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提高。
[王旭明]:很多记者朋友提到老师的问题,我再提供一个背景材料,给大家做一个参考。大家知道1993年我们国家颁布《教师法》,在其中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的制度”,你要想当一名教师,要获得资格才可以胜任。1995年,教师资格制度条例正式颁布,这个条例规定,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的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要依法取得教师资格,我们国家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经历了过渡制度、试点阶段和全面实施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对代课人员允许有一些人进行资格认证。截止到2005年,全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人数大约是1755万人,换句话说,现在代课人员中,有一部分已经获得教师资格,他可以采取聘任教师活动,如果没有获得这个资格就可能比较困难一些。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