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口语交际浅谈
作者:湖北枝江市董市一中 张贵雄 时间:2006/4/4 0:22:5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313
1、摘录美文,感染学生。
一首动听的诗词曲,或是一篇声情并茂的文章,不仅让人心灵得到净化,也使听众增强敏锐的语感,提高自如驾驭语言的能力。“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谁不为这良辰美景而陶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谁不为守边将士冒严寒,追击敌兵的勇敢顽强精神风貌而感动?
“昨日宜昌屈子行吟,昭君浣纱,文人墨客留下无数美好的篇章;今日宜昌,三峡揽胜,大坝耸立,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明日宜昌,高峡平湖,绿色的家园,一座世界级的旅游城市崛起在长江之滨……”这是“三峡艺术节”开幕式上祝辞中的一段话,听来犹如节奏明快的音乐。语言的积累是看得见的,学生的语感在赏析中得以增强,这种进步却是一时半刻看不见的。
2、巧借媒体,培养语感。
电视文艺节目中有这样一个片断:三位作家取在一起谈吃,甲说“吃在中国”。乙说“在中国吃”。丙则长叹着说,“在吃中国”。这可不是玩文字游戏,也非简单的语序变动。语感强的学生看完后很快明白:甲是侧重于表达食文化在中国;乙则重在表达出想吃美食就到中国去;而丙则感叹那些用公款大吃大喝的人任意挥霍国家财富,吃穷了中国。忧国忧民的感情溢于言表。
报纸上曾刊登某市一饮食店门口挂着一条大红横幅标语,上面通栏写着:“你我他骨头火锅隆重上市”。当我们向学生推荐这标语后,要求同学们快速品评,有的说表达了该店的火锅特色,有的说只是提供了商品讯息,更多的人则指出它是瘪脚的大拼盘,单从文字上看这真有点惊世骇俗,令人不禁毛骨悚然。
3、勇于实践,“治病救人”。
前不久某明星在电视上为某化妆品作广告,这位大腕小姐也真是出口不凡:“我值得拥有。”听这则广告的人实在不可计数,也许是司空见惯,当老师要求同学们诊“病”时,一个个才凝神细思,很快语病出来了:这句广告词不是在推销化妆品,而成了推销本人了。毛病在词序颠倒。
有了第一次,同学们不再迷信,敢于斧正语言错误。如“名厨掌勺,一吃欲罢”这句广告,让听众疑窦顿生,既然名厨手艺,为什么顾客会刚吃一点就不想吃了?原来广告用词不当,应为“一罢不能”,以此来烘托了名厨手艺。还有某液化气供应站贴出的一份告示:“居民同志们请注意,凡没气者请来领气。”“没气者”不是死人吗?死人又何来领气?再者,“领气”本是指领液化气,但也可解为来领空气。这不又成为假冒伪劣的液化气供应站!
多方位的训练学生语感,坚持蜜蜂酿蜜式的积累,学生会听就一定能成为事实。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