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文综后期复习策略“八法”
作者:重庆市 明亮 时间:2006/4/17 15:30:52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856
①注重基础知识,落实到知识点上,真正理解和掌握各知识点的基本内容。
②注重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当前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是启动和完成第二轮和第三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是专题复习,主要是对一些重点知识、难点知识进行专门的训练、巩固、提高,并适当关注热点。第三轮复习是综合复习,主要是进行一些必要的综合训练,查漏补缺,回归课本。这后期复习主要把握好八点:
1、强化训练
一是要加强,“综合”复习备考中,常出现一种“繁体字现象”(尤其是历史):同学们对一些知识点和某些问题,只是认得出,而做不出。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进行有效的训练和记忆,没能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有用、能用的知识,没能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转化为应用能力。因此,必须加强有效的训练和记忆。
二是要有效,要在高水平上复习训练,少做低水平的、简单重复的复习训练。应精选典型例题解读,精选练习题训练、巩固,通过变式训练强化,真正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三是收集,在加强有效训练中,收集做错的题,有针对性的化解,提高解题水平和能力。
2、注重复卷
复习备考中常易出现的一个误区是题海战术,祈求通过题海训练掌握知识,然而常又效果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是钻进了题海,而没能跳出题海。有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只有跳出庐山,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庐山,才能真正认识庐山。
复习备考亦是如此,强化训练很有必要,但训练之后,必须强调复卷,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在哪里,错在何方,得到什么启示。错的地方,用红笔认真改正,这对临考前的最后复习很有用。得到的启示要牢记,往后很管用。
3、培养综合能力
即运用多学科知识去说明、判断、分析、评价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时事、热点的能力。这方面,要把握好:一要培养发散思维,大范围调用知识的能力;二学会迁移知识;三会运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就事论理。
4、关注热点
如 “神舟六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四大工程;农民工问题;政府职能的转变;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扩大就业;中东问题、伊核问题、日中关系、中国的台湾问题等。
5、讲究规范
规范化应贯穿整个复习备考和高考过程。复习过程的规范,实际上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这里主要讲讲答题的规范,包括卷面的规范、答题程序的规范、表述的规范,主要体现在第二卷上。
(1)、卷面规范。
去年高考已改为电脑评卷,对卷面的要求比较高,如规定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做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2)、答题程序规范。
有些同学可能考试紧张,或为了赶时间,解题思路不够严谨规范,以致失分。不论解什么题,都有一定的思路、一定的程序,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层层递进,终能解答。如气候类型的判断,比较困难,但我们按四步曲的程序去解答,就容易得多了,也不易失误。
(3)、表述规范。
各学科各类型的题目,都有一定的答题规范,我们一定要遵守,规范出成绩。一些字词的表述,一定要符合学科规范。量算的精度,一定要精确规范。
6、合理用时:
(1)、六大学科复习时间分配要合理,早期不能偏科,政史地三大学科在“综合能力测试”里都是同等重要的。到了后期,则要有所偏重。
到了最后期,则要偏重自己最易提高的科目。这科目不一定是自己最强的科目,因最强的科目,上升空间可能已经不大了。这科目也不一定是自己最弱的科目,因最弱的科目,原有基础较差,要大幅提高需假以时日。
(2)、记忆性知识和理解性知识复习时间要合理搭配。不要在一大段时间里只复习纯记忆性的知识,背得晕头转向,天昏地暗,到头来既辛苦,收效又甚微。
(3)、要劳逸结合,科学用脑。 做到休息好、学习好、工作好。
7、狠抓Ⅰ卷
Ⅰ卷在“综合能力测试”里是重头,占140分,多做对一道选择题,就多一份胜利。就Ⅰ卷而言,提醒三点:(1)、要认真审题,找准解题方向。(2)、要特别关注题干的限制条件。(3)、最后剩下的时间,应主要用于检查Ⅰ卷。
8、重在应用:
应用是指运用所学基本理论认识、分析、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这是学科能力和高考能力的最高层次。高考中几乎所有学科都鼓励和引导考生以创新精神实现知识应用过程中的“创意”,所以二轮专题复习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要解决运用书本基本理论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思路、方式和方法,这是实现后期复习终极目标的关键一环。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