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复习策略研究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1000字。有价值,好资源。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策略研究
诗歌鉴赏是近几年出现的上海高考语文题型之一,由于古代诗歌距离我们今天的生活时间间隔较长,又涉及到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很多典故、古人特殊的思想情感,所以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而诗歌鉴赏题,又有特殊的鉴赏要求和答题规范,所以得分率较低,针对这种情况,我结合自己的高三教学,对高考诗歌鉴赏的复习策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整理。
一、 研究方法:
对学生的认识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大部分同学认为高考诗歌鉴赏题很难,答题时无从下手,不知道高考考点,不了解答题规范。);研究历年来上海和其它省市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了解高考诗歌鉴赏的题型和考点,摸索常见考点和答题技巧,整理成文;也利用互联网调查了诗歌鉴赏复习策略研究的现状和成果,借鉴了部分现成的网上资料,进行了自己的加工和改进。
二、 研究内容一――高考诗歌题目:
上海卷诗歌鉴赏考点分析:
2005年春考是一首元曲《小桃红?江岸水灯》,题型为填空、简答,考点是文化常识(诗歌中所描写的中国传统节日),炼字(对曲中表现力较强的字的表达效果分析),以及开放型试题(景物描写)。
2004年秋考是一首明代诗歌和对联,题型为填空和简答,考点是对联和律诗形式上的特点,诗句含义的理解和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情景关系)。
2004年春考是两首唐诗的比较鉴赏,题型为填空、简答,考点是诗歌配乐歌唱的文化常识,诗句含义的理解。
2003年秋考选了一首宋诗《望海楼》,题型为选择,简答,考点是衬托手法,诗句理解和艺术手法中的描写手法的赏鉴。
2003年春考是两首怀古咏史诗的鉴赏,题型是填空和选择,考点是诗歌题材的文学常识(须用术语作答),诗歌所写内容与主旨的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和写作特色的分析。
2002年秋考是宋词《虞美人》,题型为填空,选择,简答,考点为概括不同诗句体现的作者心情,整体把握思想内容和整首词的鉴赏评价(可选角度有形象、线索、对比、虚实、情景交融、语言风格等)。
2002年春考是岳飞的《小重山》,考点有岳飞名句背诵的检查,诗歌主旨的把我和诗歌风格的赏析(寓豪情壮志于情调低沉的抒情中)。
2001年秋考是宋词《摸鱼儿》,题型为填空,选择,简答,考点为文学常识,修辞手法、所用典故和诗歌的主旨理解。
2000年秋考《约客》和《雨晴》题型为填空、简答,考点为诗歌的体裁,对诗句的理解,根据诗歌展开想像。
综上所述,高考诗歌鉴赏在选择诗歌时跨度较大,唐诗宋词元曲之外,还有宋诗,明诗等,减少了猜题的可能性,题型较多为填空、选择和简答题,考点涉及到诗歌体裁,诗歌题材、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名句背诵,作家作品的总体风格和语言特色,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思想主旨的概括归纳,以及对诗句进行描写或选取一角度进行赏鉴。考点重复较少,覆盖面广。研究历来高考诗歌鉴赏的考点和特点,对我们高考复习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在备考时就可以分类进行专题鉴赏,最后进行综合复习。
三、 研究内容――复习策略研究
主要分类专题有:诗歌的常见体裁、诗歌的常见题材、诗歌中常见的内容、诗歌中常见的思想主旨、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诗歌鉴赏中的读写段、作家字号、风格等常识、古代文化常识、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常见诗歌语言的特点、常见诗歌整体风格的类别。
诗歌赏鉴复习专题一――读懂诗句表达的意思
了解古人写诗的语言习惯,读懂古代诗歌的语言。诗歌语言以简约取胜,跳跃性强,想像空间大,隐含意义多。要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首先读懂诗歌的字面意思。
和古代文言文一样,诗歌语言也会有词类活动,倒装语序的特点,而且会涉及到古代人名、地名、官职名,专有名词等,此外诗歌省略成分较多,需要适当补充才能理解,有时会出现名词铺排的现象,形式简洁但寓意丰富,学生必须了解古人作诗的语言习惯和古代文化文学常识,学会借助题目、注释和作者遭遇知人论世,学会展开联想和想像,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图画并准确理解其整体的意境。
(补充实例
名词铺排: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词类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