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座椅·沟通

作者:湖南常德市一中 邓传辉  时间:2006/5/27 13:23:2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260
  生命的座椅
  刘  杰
  生活跟我开了一个玩笑,它将我置于生命的两个极端,同时让我品味两种不同的人生,或者在不同的际遇后品味着痛苦与幸福。                       
  ——题记
  你在哪里?你生命的座椅呢?我曾多次地叩问自己,然而一直没有找到答案。为了寻找自己生命中的位置,我又来到凯河边。已经是深秋了,凯河边只剩下枯黄的草,在秋风的折磨下哀吟。
  蓦地,我感到生命的座椅是一种意念,就像河边的卵石,它曾经从山的巨痛中分娩出来,然后在时间的河流中,慢慢地冲刷成卵石,直至为细沙,最后在风的吹动下,细沙随风而逝。而我又在哪里?是生命的长流中匆匆的过客,抑或就像枯草一般,禁不住岁月的摧残?我开始害怕,和枯草在秋风中瑟缩。折了一棵草,放在嘴里,慢慢地似有一丝淡淡的芳香,然而又有一缕淡淡的苦味从嘴里化开,这难道就是生命所留下的味道?
  慢慢地,云变得铁青,只有几束光线从地平线上努力地射出,仿佛溺水的人在垂死前伸出的手指。然而,夕阳使尽它的全部力量,终于将光全部传给了云,通天的云变得通红,就像一炉熔铁。在凯河与天相接的地方,熔铁被倾倒在河底。
  我忽然觉得自己置身在春天的凯河边。哦,是的,春天!那才应该是我的世界。我还记得那石块下一棵挤出的小草,两瓣嫩叶极力地舒展开来,像伸向大阳的小手……想到这里,心开始变得舒畅起来。于是,又开始珍惜现在的努力,内心充满了一种无法遏制的冲动,原来自己的位置就在这里,在自己的心中,在自己的把握之中……诚然,盛夏之后,那棵小草一定也枯了,就像眼前的枯草一样,但是那种金黄让人钦佩,就像精神矍铄的老者一样,虽然肉体将被摧毁,然而在额上的皱褶中却蕴藏着无尽的阅历和感悟。天边亮起了一颗星,哦,那是商星!但我知道,商星不久将会到来,播种的希望在燃烧。陡然,我的心随着城市的灯火亮起来……
  在离开凯河的时候,我又折了一棵草放在嘴里,淡淡的,逐渐化开的那丝芳香充溢着我的心。那苦味呢,它大概随风而逝了吧?因为今天我找到了我生命的座椅,找到了我的位置。
  简评:面对“理想人生”这个话题,如果像以往一样仅仅满足于写一些占主流的宏大主题,那么是很难发挥出自己的作文水平的。本文的作者饱含激情地叙说了自己的心路历程,让自己的心灵和凯河对话,并借助枯草、秋风、卵石以及铁青的云,表达了自己别于他人的特殊感受。情绪时而深沉、压抑,甚至绝望,但当顿悟之后又是异常地激昂、坚毅和充满希望。从题目到构思到语言,再到格调,都令人耳目一新。
  沟 通
                 佚名
  有生命就有沟通。绿水与青山沟通,小鸟和森林沟通,阳光和绿叶沟通,生命与生活沟通,人与人也要沟通。
    绿水和青山沟通,就成了画;小鸟与森林沟通,就有了景;阳光和绿叶沟通,就有了诗;人与人沟通,就成了朋友。
    朋友之间的沟通最为纯美。朋友之间交谈、学习,结伴而行,孤独没有了,忧伤没有了。朋友使你丰富,使你充实,使你远离绝望,使你充满了生命的力量。
  自己与自己沟通,自己就成了自己的朋友,内心会变得更加澄澈,眼睛会更加明亮,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自己给自己信心,自己给自己力量,自己也就成了自己。
  两代人的沟通,使两代人成了朋友,成为忘年交,消除了两代人的隔膜,增进了两代人的了解,完成了上代人的希望,实现了下代人的梦想,生命得以延续,理想得以延续,不灭的火焰得以延续,世界得以延续。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掌握了沟通,你就掌握了世界”。是的,上级与下级沟通,使得事业有成;老师与学生沟通,使得学习进步;我们与世界沟通,便了解世界,掌握了世界发展趋势,认识到社会发展规律,“万物了然于胸”,还有什么事办不成呢?
  曾看到这样一首外国无题诗:“朋友,在你寂寞无助的时候/在你对生活绝望的时候/请相信,在这个世界的另一端/有一个人,在向你伸出双手”我想,现在我可以给这个外国诗人所写的诗命名——exchange(沟通)。
  痛苦、悲观、孤独、眼泪,它们都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它可以使你消沉,颓废;也可以使你振奋,升华。试着与他人沟通吧,朋友会帮你分担忧愁,会用一双温暖的手告诉你——你不孤独。
  人生来就似一堆沙子,只有与人沟通,才会变成沙堆,变成丘陵,变成巍峨的大山,才不至于被生活的浊流腐蚀,冲走,才能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简评:这是一篇情文并茂的散文。作者力避平直的写法,由万物之间的沟通,很自然地过渡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行文有曲直。在谈人与人的沟通时,能够有意识地进行分解,这里有两代人之间的沟通、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师生之间的沟通、人类与世界之间的沟通等等。对于沟通的意义,没有过多地作抽象的议论,而是努力使之形象化,从沟通的结果这一角度切入,令人信服。通篇语言简练,文采灿然,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娴熟运用,使文章增色不少。外国无题诗的引用,无疑又在文化底蕴上添加了一个不轻的砝码。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