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10个字。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
执教:吴亚军
教学目标:
通过对文本关键语句、段落的反复朗读品味,体会感受石缝间生命的顽强,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敬重生命的情感和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石缝间生命所体现出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和热爱生命、敬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
在总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关键语句、段落加以揣摩,领会其内涵和表达作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放映一组长在石缝间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图片同学们欣赏,然后请同学谈看了这些图片后有怎样的感受和想法。
师:是的,自然界中有许许多多不起眼的事物。这些平凡的事物不为人注意,但它们却可以以各自独特的生存方式显示着自己勃发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作家林希的《石缝间的生命》,一起感受自然界万物的生命力。
二、 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师:我们已事先预习了课文,请问:文中给我们描写了生长在石缝间的哪几中生命?(野草、蒲公英、松柏)
2、师范读课文,并请同学思考:这三种生命分别有着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课文的描写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概括。
学生默读课文边思考边圈划:
野草: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在一簇一簇瘦叶下自己生长根须,自去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
蒲公英: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根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似那柔中有刚 的藤蔓。
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躯干从石缝中生长出来,扭曲旋转地,每一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