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语文教学随想
作者:佚名 时间:2006/10/21 17:31:5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541
高三语文第五册课文的教学,到10月底基本都结束了。接下来教学的重心重点应该是高考考点的专题复习以及浙江省的会考复习。但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学校把第六册的文言文古诗词印发给学生,赶进度教学。我以为这不是科学合理之举。
其一,第六册选的文言文都是极为经典的很重要的文章,不是学过一遍了事,而是要学生反复读经常看的。印发的“纸课文”,很多学生用过即扔,不利于学生保存,不利于学生的再次复习。
其二,课本课本,是语文的“本”。课文上完后,语文课就只剩下练习,模拟卷,语文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少根底。当课文学完后,即使把书发到学生手里,大多数也束之高阁了。
其三,第六册的课文的教学,不能只重视文言文。第二单元的课文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认真教学。
所以,建议,第六册课文的教学,应放在下个学期,这样也可以避免“做题讲题”的单调。
二、要加强对近几年高考题的研究
在市直属中学的调研听课中,了解到高三的语文教学都是将第五册的课文与首轮专题复习穿插进行的,这是非常正确合理的。首轮复习大多是以某本资料为主,教师适当的加以补充。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以《考试大纲》(教育部的)和《考试说明》(浙江省的)为纲。复习内容即知识点能力点均以这两本书作为范围,切忌随意扩大复习范围。
2、以近几年高考题为主。全国卷(三套)近5年的试题,浙江卷近3年的试题以及2006年全国各省份的试题为主,再适度适当地选用其他省份的试题。研究高考的命题方向和思路,研究命题的意图和角度,研究解答的思路和方法。可适当参考有关专家对高考题的解析。
3、对教辅资料要有一双“慧眼”,有选择地使用,不要被牵着“鼻子”走。尤其是有的资料为了卖的价位高一些,过于细致以至繁琐,罗列了很多无意义无价值的语法知识,编拟了一些过于简单(不合高考命题方向与思路的)的题目,或是过于陈旧的题型。对这些要进行大胆的舍弃。
4、对别人的课件也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日前,在一所学校听课,关于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老师所选的高考题都是2001年之前的,显得很陈旧。课后,我戏谑地说:“听你的课,感觉不像是准备2007年的高考,而是为2002年而备考的。”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