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人教必修二“梳理探究”单元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时间:2006/12/6 18:47:3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679
一、教材处理:
必修(2)的“梳理探究模块共有三个专题,其中《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属于知识性材料,《修辞无处不在》侧重于“积累与梳理”,与学生平常的学习以及高考联系非常紧密,学习的重点就放在学生对以往知识的梳理上。《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的探究性较强,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与合作的能力,要求较高。应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老师要给与较多的指导与鼓励。
二、教学设计
第一、在时间的安排上我们做了一个综合调整:(1)、将“梳理与探究”模块提到“阅读鉴赏”模块和“表达交流”模块前面来上。每个专题用1-2个课时,师生共同学习相关知识材料,然后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的题目与测试评价的标准,让学生心里有数。(2)、解决课时问题。将该模块与“阅读鉴赏”结合起来。利用“阅读鉴赏”的每节课的前几分钟来做“梳理与探究”成果交流。化整为零,积少成多,尽量多给该模块一些时间。(3)、与“表达交流”模块结合,以书面表达和口语交流的方式完成成果交流与巩固。
第二、具体操作办法与过程。课前准备:将同学每四人分为一个小组。一个专题一个负责人(包括“名著导读”模块的成果交流在内,正好每个同学都有一次机会)。从第12周开始必修(2)的学习,到期末考试大概有10周时间,每周至少有5节课,这样就有50次可以用来交流成果。除掉师生共同学习该模块的知识材料的几节课,还会有45节课左右,一般情况下,每个学生都有一次机会上台展示该小组的研究成果。为了更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共享,也为了每个同学受到更全面的锻炼,我们将交流的形式做了补充。即:同学在台上展示研究成果的时候,其他的同学也不能光听,还应该将该同学的材料记录下来。要求每个同学准备一个笔记本,利用课余时间来记录整理同学们的研究成果。老师应该将一些记录的方法技巧告诉学生,让他们能最大限度的记录这些研究成果。这样,既交流了研究成果,又使同学们的表达交流能力得到了锻炼,还充分利用了时间,一举三得。
第三、每个专题的课标要求与研究题目设置。
《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
师生共同学习的内容有:成语的来源与结构(可利用这次学习来复习初中的语法知识,达到梳理的目的。同时,还要将成语中存在的古汉语的语法加以补充,让学生借助成语来学习文言文基础知识);成语的特点;成语的分类;对比不同民族的成语,了解成语与文化的关系等。
研究题目:
(1)从学过的古文中寻找成语,并从来源与结构、特点、感情色彩、正确使用等角度来分析这些成语。
(2)“趣味成语”(按照不同的标准积累一些成语)。如形容知识丰富学问深广的成语、形容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景色的成语、描写雪景的成语、表示诚信的成语、含有“笑”(“哭”)意思的成语、描写雨大的成语、描写医术高明的成语、含古代妙计的成语、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含有人体器官的成语、含有一组近(反)义词的成语、描写人的品质(智慧、仪态风貌、神情动作)的成语等。
(3)搜集整理一些容易读错、写错、用错的成语。
(4)成语猜谜、成语对联、成语接龙等。
《修辞无处不在》:
师生共同学习的内容有:
(1)树立“大修辞”观念,即修辞无处不在。
(2)“语音修辞”,主要是从语音的调配上所进行的修辞活动,可以造成语音上的整齐与和谐,形成一种节奏回环往复的旋律美。常用修辞格如排比、反复、顶真、对偶,以及又叠音词、联绵词的运用,古典诗词中的平仄相间、押韵等。
(3)“词语修辞”,着眼于词语的选择与搭配,类似古人的“炼字”。
(3)“句子修辞”(着眼于句子的选择。如长句和短句、肯定句与否定句、整句与散句、顺序句和倒装句、主动句和被动句、陈述句和反问句等。)结合原来学习过的句子,系统复习一下。
研究题目:
(1)收集运用修辞手法的优美句子与同学一起欣赏。
(2)搜集古人“炼字”、“一字师”的故事。
(3)用适当的修辞美化自己的文章。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师生共同学习“姓氏源流”、“年节风俗”、“民族探源”,明白文中所讲的内容,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对文化现象进行思考。
研究题目:泉州特殊姓氏源流、泉州的年节风俗、泉州的名巷、泉州古名人、泉州古八景与泉州十八景、泉州的市花、虫寻 埔女与惠安女服饰、闽南语中的古汉语现象等。
三、模块评价: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
学生互评:要求同学们在记录的时候给展示成果的同学打个分数(5分制),然后小组合议给出该同学的小组评分。
教师评价:(1)给展示成果的同学打分(5分制)。
(2)每周将同学们的记录本收上来,依据记录情况打分(5分制)。
师生共同评价:学期末结合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给每个同学一个综合分。
终结性评价:
《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修辞无处不在》结合高考等相关内容出一份考卷(100分制)。
模块成绩=过程性评价*60%+终结性评价*40%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