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原来是如此的美妙……

作者:松滋市斯家场中学 刘小红  时间:2007/4/10 12:36:3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054
  文学的教育,有时声音极其重要,这声音是对生命的一种触动。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所以,读,让学生感动,用心朗读是感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式。——钱理群语
  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读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美读的要义在于通过对作品音声节奏的感受,由文入情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世界,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审美境界。——叶圣陶语
  ……
  千教万教读为本,至于朗读的重要性,无论是引导着语文教育方向的大家还是工作在第一线的语文老师,都有了明确的认识,但将朗读作为一种艺术来研究,将朗读的美妙演绎得如此淋漓尽致的当首推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了。
  最难以忘怀的是余老师公开课上的范读,也许他的声音算不上是极富磁性的男中音,但在他标准,流利的普通话里,在他起伏停顿,轻重缓急的语调里,能清晰地感受到坚定与动摇、倔强与脆弱、高昂与低沉、稳重与轻佻、美丽与丑陋、高尚与卑鄙、欢乐与悲哀这些复杂的情感。苏格拉底说“节奏与乐调有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深处,如果教育方式适合,它们会拿美浸润心灵。”我想余老师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水平。
  最欣赏的是余老师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多个角度设计了操作性很强的朗读要点,然后带领学生有板有眼的朗读,掀起课堂的高潮。
  上《天上的街市》这一课,专门安排一个板块,体味诗歌的音乐美、画面美、情感美。如音乐美:依次从节奏、短暂的停顿、重音、韵脚等四个方面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教给学生知识——诗句中按音节、意义处理的短暂的停顿叫节奏,较大的语言间歇叫停顿。
  这是余老师对朗读能力目标进行切分,设计的最基础的朗读训练要点
  在《散步》中设计了三次朗读:一是中速、深情地朗读,好像是作者写完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二是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三是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家作示范一样。读《口技》,一是平常角度,声音洪亮;二是表现民间艺术的声音艺术,字正腔圆(主要读第一段);三是层次分明,读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节拍停顿,提高学生的分析识别能力(主要读第二、三两段);四是有情有境,失火场面(第四段)反复读。这样要求清楚,层次分明而覆盖周全。《沁园春 雪》发表于1945年,却是35年写的,在十年前写成《沁园春 长沙》,此时理想即将实现,比帝王更出色,朗读出领袖作品、英雄作品之意境:一是吐字有力度(英雄人物,胸襟阔大,气壮山河);二是语速要起曲有致;三是体会英雄气概,慷慨激昂。
  这是余老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朗读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
  教《纸船》,先听老师读,首句重音“一张纸”,整句读出一种女孩儿的温情,让学生体味自己的不足之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旋律深沉平稳忧郁,读出舒缓乐观,听老师读,听男、女生读,轻声和着老师读。
  这是余老师采用的听读结合的方法,把自己对教材钻研的本领展示给学生。
  《白杨礼赞》中“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一段,两大层次,让学生自己悟读,女生读第一层次对白杨的描写,男生读第二层次的议论,第二层次的写法特色,用限制语表达感情,用重音读出写出白杨树性格、形象的词。
  这是余老师在朗读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以读带析。
  还有用一词串起所有朗读, 如《马说》,用“语气”一词:课文中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出的语气;读好语句中停顿表达的语气;“然后”、“故”、“不”、句末虚词等特别用词的语气;最后一句丰富复杂的语气表达。在读之前酿造氛围 ,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插入背景(流放时给邻居小女孩的题词)之后读,提示用说话的方式读,当我们放在心里默诵,在困难时激励自己的内心独白,细微之音读等。进行迁移拓展地读,如《山居秋暝》的迁移,朗读译诗、朗读描述、改写的散文。用细节手法来读,在《狼》一文的第四段朗读,在这段话中加进“啊”字,加在哪儿为好,侧面入手,正面阅读,教师要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研读设计。
  一篇篇文章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余老师别出心裁的朗读艺术则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更加美妙的世界。工作在第一线的语文老师,愿你带着你的思绪,带着你的学生在美妙的朗读中驰骋。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