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案40
- 资源简介:
约2610字。
《小石潭记》教案(最终版)
【教学目标】
1. 熟读成诵,理解课文大意,能够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 掌握重点字词。
3. 了解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点。
4. 把握典型游记的特点,能够理顺作者的游踪顺序和写景方法。
5. 品味词句,结合知人论世,探究作者心情变化和含蓄表达心境的艺术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掌握重点字词。
2. 熟读成诵,理解课文大意,能够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教学难点:
1. 把握典型游记的特点,能够理顺作者的游踪顺序和写景方法。
2. 品味词句,结合知人论世,探究作者心情变化和含蓄表达心境的艺术方法。
【教学时长】
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引入
出示“潭”的甲骨文,找到潭中有水、鱼、溪流,从而讲到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二、 背景介绍
(作者介绍)
柳宗元,字子厚,“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出身官宦世家,河东望族柳氏,少年时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百姓”为己任。13岁时即以文成名,20岁(弱冠之年)高中进士,比起当时“五十少进士”来说,可谓是少年得以实现凌云之志。
(唐宋八大家)
唐代:韩愈、柳宗元
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柳宗元的四类散文)
1.议论文:阐述他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识见迥异,立意新警,论据严密,语言犀利
2.传记文:多取材于现实,仗义执言,批判黑暗
3.寓言:以巧妙比喻,把笔锋触向社会深处,能发人深思。
4.山水游记:不局限于描摹客观景物自然美,而是把自身遭遇和主观情感融入其间,境界凄清幽峭,动人心魄。
(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三、 课文朗读
要求:划分节奏、读准字音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四、 疏通文意
重点字词:篁竹 如鸣佩环 心乐之 以为 为坻 嵁 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可 许 澈 佁然 俶尔 翕忽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犬牙差互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境过清 从 二小生
词类活用
西:向西(方位名词做状语)
斗:想北斗星那样
蛇:像蛇那样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凄神寒骨:使动用法(使人感到心情悲伤 使人感到寒气透骨)
心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西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