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教学设计16
- 资源简介:
约3290字。
望海潮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能按要求描述杭州“繁华”景;品“清嘉”词味;听“沉醉”音;填“真意”词:能饱含感情美读全词,
2、能赏析细读“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极致美,学习与运用作者对物像选取、修饰、联结方面的深厚功力。
教学设计
兴趣故事导入,讲述在古希腊神话的女神海伦,因为美而引发特洛伊战争的传说,而过渡到中国历史上也有因为一首词,引发了一场战争的传说。
补充材料: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
试问,是怎样的美让人如此痴迷与神往?红颜已成白骨,诗词却流传千古至今依旧充满魅力,让我们一起走进有着词中清明上河图之称的《望海潮》
一、齐读与个读
明确要求读准字音,韵脚与节奏,饱含情感,抒情时读舒缓,豪放时读气势
二、答疑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句意思,自主提问。
三、反问
可提问小细节,加深学生理解词,词人的年纪(15、16)、词所写的地方(杭州)、那个词最能概括杭州的总体风貌(繁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少年才气,挥毫写杭州繁华景,一起再次聚焦少年柳永景物描写的深厚功力。
四、赏“繁华”景
拍摄一部杭州的宣传片,要求:成立摄制组,每组选一个最具表现力的画面来展现杭州印象(讨论限时3分钟)
选哪个镜头?怎么拍的美?各组推选一个导演汇报。
活动设计初衷是想训练学生,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景物描写三部曲定镜头(物象选择)加特效(物象修饰)连片段(物象连结)
五、品“清嘉”味
小组讨论,何处无桂子,无处不荷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此句流传千古,让无数人对此美景心动,那么美在哪里?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因此宋之问《灵隐寺》中写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白居易《忆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寻桂子”。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
再次质疑如此解读,表面看来很形象,也具有煽情的意味,然细细想来,对桂子荷花之美依然语焉不详。试问,哪里的桂花不香,花期不长;不用说“十里荷花”就是百里千里荷花在今天亦不是难事;再说那传说,毕竟只是给桂花之美增添了一丝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