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边疆》教案13
- 资源简介:
约2550字。
时间: 课型:新授课 课时: 主备人:
宇宙的边疆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时练,了解解说词的特点,知道有关宇宙的基本知识。
2、通过分析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特色。(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夏日的夜空,繁星闪烁,骤然间流星绚烂登场,继而倏尔远逝,淹没在茫茫的宇宙之中。宇宙浩渺且神秘莫测,自古至今一直吸引着人类,吸引着人类不停地探索它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美国科学家、科普作家卡尔•萨特的探索成果——《宇宙的边疆》(板书课题)
二、 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了解解说词的特点,知道有关宇宙的基本知识。
2、梳理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特色。
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继续阅读课文,谈谈你读到了哪些内容?(3分钟)
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
自学指导一(3分钟)
阅读工具书本课的内容。(了解作者;知道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自学指导二(6分钟)
1、速读课文,划出各段的说明对象或说明要点。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做介绍的,并归纳一下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说说这样的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
3、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自学指导三(5分钟)
1、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议论与抒情,有什么作用?
2、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3、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它们的作用。
4、统观全文,我们为什么要探索宇宙的奥秘?
5、你学了以上知识对你有什么启示?
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
点拨一..
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
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点拨二.
1、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地球
星系(离地球80亿光年)-本星系群(离地球200万光年)-银河系(离地球4万光年)-慧核(离地球1光年)-地球(回到了浅蓝色星球)
2、从说明顺序上看,作者是按照空间顺序,由大尺度空间向小尺度空间推进介绍的。第一部分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原因和方法;第二部分宇宙漫游(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 → 地球);最后回归到人类的家园。
根据说明顺序,文章分为五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