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教案
- 资源简介:
约5570字。
《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教案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1、诵读诗歌,学习现代诗歌的创作手法,了解现代诗歌的流派,品味诗歌意象和语言。
2、思维发展与提升:多角度、多层面挖掘诗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审美鉴赏与创造:注重个性化戒毒,获得审美体验。
4、文化传承与理解:加深对中国深灰变革和发展的了解,探索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诗歌的意象,把握诗歌的情感。
难点:学习诗歌的创作手法,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导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
【导入】
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伟大的诗,是民族最珍贵的宝石。”今天,我们就来读两首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两首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和《再别康桥》。
【任务一】了解作者和作品
《大堰河——我的保姆》
1.作者作品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1910年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1929年赴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了欧洲现代派诗歌。1932 年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人狱。1933年在狱中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全民族抗战期间,其诗作《向太阳》《火把》等以海洋一样开阔的胸襟和气概,以及热烈跳动的旋律和时代强音唱出了对全民族抗战的满腔热情和信心。
艾青的诗歌多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意象,表现出对黑暗旧社会的痛恨,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紧密结合现实、富于战斗精神的优良传统,具有鲜明深刻的形象性;形式比较自由,很少注意诗句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但是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呈现出变化中的统一。
代表作品有《我爱这土地》《礁石》《光的赞歌》等。
2.文题解说
艾青的保姆大堰河,是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人,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大叶荷”称呼她,浙江金华方言中,“大堰河”与“大叶荷”谐音,因此,把她叫成“大堰河”。大堰河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从邻近村招赘,又生了两个孩子。那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除了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