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与神仙家思想的纠葛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文字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9/19 12:46:4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500字。
屈原与神仙家思想的纠葛
 晚周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神仙家作为一家,蔚为大国。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思想颇为复杂,儒、道、法、墨诸家对他都有薰陶①,赋之于诗篇。屈原是否受到神仙家影响,学人认识南辕北辙,有待于探讨。神仙家的人生终极目的是做一个超然物外的神仙,长生不老,万寿无疆。《释名·释长幼》云:“老而不死曰仙。”神仙的侧重点在“仙”,神乃连类而及。怎样才能达到“神仙”境界?不外三端,即修炼、服药、尸解。对于此三端,让我们检验一下屈赋的实际内容,观察诗人屈原究竟持何种态度?由比,还可进一步探索诗人自沉汨罗的复杂原因。一神仙家的“不死”思想来自奴隶主以及受奴隶主思想影响的人们对生的贪欲的无限制的扩张。这种思想萌芽于《尚书·洪苑》(见之于文内的“五福”思想),到西周孝王辟方时代的“舀壶”铭文,则已言“万年眉寿,永命多福”②。孝王是西周十二王中的第八代国君,时间在公元前十世纪。到了东周末叶战国时代(公元前481前221年),经过几个世纪的酝酿传播,神仙家思想已浸被神州大地。《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云:“客有教燕王为不死之道者,王使人学之,所使学者未及学,而客死。王大怒,诛之。王不知客之欺己,而诛学者之晚也。”这位燕王是一个活生生的糊涂蛋。又,《战国策·楚策四》云:“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宫廷武官)……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人,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这个荆(楚)王似乎比上面那个燕王要清醒一些。从以上两个故事看,不死之邪说已北及于燕,南至于楚。神仙家拥有自己的著作。《汉书·艺文志》归之“方技略”,与“房中”等同列,共有《宓戏杂子道》等10家205卷。班固云:“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汉书·艺文志》)也就是说,神仙家以“游求于外”(修炼、服药)作为手段,达到“保性命之真”(长生不老)的目的。屈原虽然是睿智之士,然而生活在神仙家薰陶的大环境内,受其潜移默化,并非不可理解的事。人在思想苦闷,生活坎坷,流离颠沛时,容易皈依宗教(所以两晋南北朝分崩离析之时,佛、道教风行一时)。神仙家与上古巫教如两藤纠绕,难解难分。屈原忠而受谤,屡受奸佞诬陷,而楚王瓮塞,宠奸排忠,屈原大半生生活在苦闷彷徨之中,接受神仙家“不死”思想,并非怪诞之事。当然,神仙家的“不死”思想是消极的,屈原同这些人存在着质的差异。屈原之祈求“不死”决非为了享受“人欲”,做一个“快活神仙”。他忠君爱国,抗暴兴邦,“不死”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与事业。当然,这一切不能架空立论,且看看屈赋是如何述说的。《离骚》云:“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里所说的“好修”,除通常的理解外,还应该包含神仙家的修炼功夫。后二句“体解”云云,一方面表现诗人“好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